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把东莞市大朗镇象山片区打造成中子科学城的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大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计划,强化全镇140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上周,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朗镇镇委书记谢锦波表示,大朗将明确区域创新重要节点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中子科学城谋划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相关战略动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进度居全市前列
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坐落于大朗。这些独有的资源,周边兄弟镇羡慕不已,加上毗邻松山湖,大朗的优势无人可及。2017年全镇实现G D P预计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8 .3%;税收总额44 .6亿元,同比增长19 .1%,全镇40家市镇“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产值平均增长达21%,其中增加超过50%的有10家,增长幅度位于全市前列。
2018年1月18日下午,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朗镇镇委书记谢锦波表示,大朗将明确区域创新重要节点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中子科学城谋划发展的重大机遇。下来大朗将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把大朗象山片区打造成中子科学城的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大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计划,强化全镇140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同时,大朗还将把握毗邻深圳及松山湖等机遇,加强与满洲里、绥芬河、乐昌、新疆等地合作,重点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加快建设7个市重大项目,去年大朗重大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进度位居全市前列,下来将力促艾尔发自动化等项目进一步加大投资,推动以诺、阿达、盈利时等增资扩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破解土地瓶颈迫在眉睫
在这次东莞“两会”,镇街一把手最忧心的不是没有好项目,而是没有足够的土地。土地瓶颈已成为制约东莞未来发展主要因素之一。
与广州、深圳相比,虽然东莞目前还有一些土地可以利用,但也面临着土地短缺的情况。如何破解土地瓶颈问题?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在东莞“两会”分组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走出东莞,用东莞的资金优势去异地建更多更大的产业园。既能帮扶一些落后地区,也能解决东莞土地资源不足问题,实现共赢。
作为毗邻松山湖的大朗镇,土地问题也日渐凸显。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说,大朗用地超过48%的强度,用地瓶颈严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土地文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珍惜土地资源,率先推动土地向高效化、高空化发展,力争盘活土地500亩以上,供最优质的企业使用。除了盘活现有土地,谢锦波有更大的想法,那就是走出去,发展“飞地经济”,像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园区应该有更多。东莞应该大胆走出去,去异地建工业园,特别是一些东莞的帮扶对象,可以在那里建设工业园,将东莞无法承载的产业转出去,既为东莞创造效益,也能帮到那些对口帮扶对象。
“这是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我觉得东莞可以尝试去做。”在“两会”分组讨论上,谢锦波特地举例,新加坡跟苏州合作的模式,东莞就可以模仿这个模式。盘活东莞的资金和产业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飞地经济”在我国最早的实践地区是苏南。江苏的实践证明,政府鼓励那些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合作进行跨空间的开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之间优惠政策比拼和恶性竞争,而且还能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资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