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东莞市大朗镇毛织一厂建成投产,其时全厂有手摇织机100多台,员工100多人,均为大朗本地人。因为没接触过手摇织机,当时工厂还从香港请来了7个师傅,手把手教工人操作机器。如果将现在的大朗毛织产业比作是高速驰骋的列车,那这100多台手工织机,无疑就是当时推动大朗毛织产业起步的“初代引擎”。
40年风起云涌,手摇织机早已成为历史,如今被数控织机所取代,工作效率上也从一人只能操作一台织机到一人可同时操作十多台织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大朗全镇数控织机总量超过5万台,有近20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和近100家数控织机销售企业,形成了一条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专业街”,大朗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
今年举办的第十七届“织交会”上,将延续传统搭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机械展馆,届时数控织机龙头企业将纷纷登场,他们会带来哪些新“引擎”,有什么前沿技术,又将为毛织产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请跟随记者先睹为快。
一线成型
从毛线到成衣不用一小时
传统的毛衣生产,不仅工艺复杂,成本也很高,要等前片、后片、袖子都编织好了,再通过人工缝合起来,生产周期比较长。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吗?今年的“织交会”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将展示的一线成型技术,无疑是针织行业里的“黑科技”。
据宁波慈星副总经理卢德春介绍,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下游企业的需求主要围绕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降低、操作更为智能简便、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展开,因此,一次成型是针织行业里的趋势。为此,慈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有效结合瑞士事坦格的最新技术,对产品的技术进行更新和升级。同时,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帮助客户实现转型升级。
在本届“织交会”上,慈星的主推产品就是事坦格一次成型电脑横机,该产品具有一次成型“傻瓜式”制版系统、双向摇床、自动行定、强制脱圈等多种特有功能,拥有国际高智能技术,产能颇高。相对传统的针织毛衣生产工艺,全成型机器对幅宽没有限制,根据常规毛衣的宽度,选择一个适合的尺寸即可。
据介绍,一线成型技术可以同时完成整件衣服的编织,以三维立体方式直接呈现给顾客,省去昂贵、费时的后道对目缝合工序,可以实现真正3D组织“所见即所得”的编织,令生产更具弹性,效率更高,线圈更加完美。目前,该产品在国内针织机械行业中属于首创,在电脑横机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根线到一件成衣出炉,需要无数双手的细心打造,一针一线密密缝的背后,是每个细节都不敢疏忽的缜密。如今,新技术可以将整个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趣。“用一次成型电脑横机编织衣物,一根纱线进去,只需按一键就让一件衣服出来,实现全自动生产制造,总共花费不到1小时。”卢德春如是说。
本土品牌
关注操作舒适性和高性价比产品
除了宁波慈星这种纺织机械行业“大咖”参展外,本土纺织机械企业亦毫不示弱。于1990年就进驻大朗的缝神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毛织机械的台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缝神已成长为国内毛织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著名品牌,年产销各款缝盘机产品50000台,是历年来国内缝盘机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在本届“织交会”上,缝神将主推高速系列星发民Ⅱ型缝盘机。该产品于2013年研发生产,至今已产销至国内外市场达1万余台,产品最大特点就是直接变速度驱动和自动循环润滑,也是目前缝盘机唯一实现了自动循环润滑和直驱的缝盘机,目前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降低操作者的劳累度,提高舒适性,缝神今年新研发了一种可自由调节机台高度和方位的高效缝盘台。该产品可以实现缝盘机的任意无极变速,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的身高来调整机台高度,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脚来控制,使缝盘机需要挂片的那部分针盘始终保持在对自己最方便最有利的方位,无需做过于弯曲极限的动作来配合机台操作。目前,该产品已荣获多项国家专利,亦是该公司参加本届“织交会”的亮点产品之一。
由于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不断攀升,性价比高的电脑织机是顾客选购商品的重要指标。已是第八次参加“织交会”的本土企业明德电脑横机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展会上推出电脑直双机。据称,该机型性价比非常高,融合了电脑机单系统和双系统机型的优点于一体,较传统的单系统机型生产效率提升了近一倍,同时产品售价仅为双系统机型的三分之二,可谓物美价廉。
此外,缝神今年新研发上市的高速系列星发民S型也将在本届“织交会”上亮相,该产品是在原有的Ⅰ型和Ⅱ型各自的基础上,升级和融合生成的一款全新机型,最大特点就是轻巧节能和超大过片空间,性价比颇高。
发展趋势
智能高效全成型设备将越来越受关注
我国是全球针纺服装产业的重要基地,全球有很大一部分针纺制品产自我国,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对毛衫外衣化、时装化、舒适化和个性化要求不断提升,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针织企业对智能高效生产设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睿能科技作为针纺设备智能系统综合方案提供商,一直专注于自动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变频控制技术等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拥有100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在今年“织交会”上,睿能科技带来了横机电控系统、双轴伺服驱动器和集成管理纺织云平台等,其中F4000PLUS系列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产品,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泛应用于针纺行业和制鞋业机械装备中,其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届展会将特别推出双层动态度目、双向收针、花板复用、强制脱圈等多种技术革新,这些技术将有效提高编织效率。
对于纺织机械的发展趋势,睿能科技副总经理张国利表示,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对针织衣物的美观、舒适度和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纺织机械在性能上也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改进。根据调查,目前市场对全成型织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纺织机械行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尽快进入全成型机械市场。
本土企业明德科技总经理邓福明也表示,电脑横机的诞生,解决了由毛线到织片的快速加工,但由织片到成衣,还缺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缝盘设备的有力支撑,目前的手动缝盘机早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接下来电脑成衣一体机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也将紧跟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谋划。”
延伸阅读
“大咖”云集欲借“织交会”共觅商机
记者了解到,本届“织交会”延续传统,在主会场贸易中心西门外搭建了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机械展馆,共有34家纺织机械龙头企业参展,届时将集中展现当前电脑横机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
机械展馆共有34家企业参展
据东莞市纺织机械行业协会秘书处的陈达良介绍,今年的机械展馆共有34家企业参展,其中不乏慈星、龙星、必沃、强隆等知名机械制造企业,均为“织交会”的常客。并新增了上海迈宏、张家港浩丰、常熟创富、浙江丰帆等纺织机械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首次参加“织交会”,在业内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
作为首次参加“织交会”的浙江丰帆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电脑针织横机和全电脑3D鞋面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国家专利,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更是畅销海内外。该公司于2011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据透露,该企业今年初已在大朗设立了一家门店,未来还有意向进驻大朗。
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沟通展示平台
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是国际性毛织行业的“明星”展会,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沟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平台。睿能科技副总经理张国利表示,今年已是该企业第四次参加“织交会”,每次参展都会带来一些有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织交会”有助于定位好企业发展及产品研发方向,通过在展会上与客户和同行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规划好企业发展方向。
而作为行业“大咖”的宁波慈星更是几乎每一届“织交会”上都有它的身影。据了解,宁波慈星于2012年上市,下属10余家子公司,产品包括电脑横机、智能鞋面机、自动烫衣机、机器人等,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截至目前该企业已获得1000多项国家专利、108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国际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在今年“织交会”上,宁波慈星所打造的慈星智造馆,主要展出适用于针织毛衫、针织鞋编织的针织机械设备,这些都是代表了慈星最高的技术水准产品。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德春表示,广东市场向来是慈星最为重视的市场之一,慈星每年都会参加“织交会”,“我们认为大朗展会是行业内极有影响力、美誉度的展会,希望能够实现与客户的双赢合作。”
全镇数控织机使用量逾5万台
大朗作为毛织专业镇,拥有超近13000家毛织相关企业,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洗水印花、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一条龙配套,是国内毛织行业最完善的地区,辐射范围涵盖整个珠三角。全镇毛织品市场年交易额达600亿元,占广东省毛织品销售总额的70%以上。
在纺织机械方面,大朗镇数控织机使用总量超过5万台,共有近20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和近100家数控织机销售企业,形成了一条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专业街”,并荣获“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称号。
2015年,大朗镇成立了东莞市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这是由东莞市经营纺织机械的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截至2017年,协会会员发展到86家,涵盖了纺织机械、毛衫服装、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
据了解,该协会致力于会员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重点推动纺织机械企业抱团发展,组织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对内对外展会活动和交流活动,组织会员外出参观考察,实现会员彼此资源互补与共享,帮助会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把东莞市的纺织机械行业做强做大,为大朗毛织业和东莞经济的大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