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新闻报道

【文明创建】东莞大朗巷头社区敬老节 让955位老人感受温暖和幸福

2021-06-22 10:16:00 来源:东莞日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东莞市大朗镇巷头社区一年一度的敬老节。2019年9月6日,该社区迎来了第二十届敬老节,社区内60岁以上的955名长者欢聚一堂,真切感受老有所敬、老有所爱的温暖和幸福。

  巷头社区一直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不仅建设了长者居住中心解决老人居住和照顾的问题,还在每年组织开展送餐上门、义诊义剪、集体生日会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主题关爱活动,并发放GPS防走失钥匙扣,为老人办实事、送温暖,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在此基础上,该社区积极引导、动员热心企业和热心人士一起参与到各类敬老活动中来,进一步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营造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敬老爱老意识,助力建设文明、幸福、和谐新巷头。

  齐心协力敬老

  两企业一次性捐20万元慈善基金

  在巷头社区毛织文化广场,悠扬的粤曲声声入耳,舞台上正表演着精彩的粤剧曲目,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阴凉的树影下,或闭眼倾听,或随声哼唱,欣赏着特别为他们准备的表演。

  “好吃好吃,这个鱼很入味。”88岁的察婆婆笑呵呵地说,“今天很开心,有粤剧听,每个人有红包拿,大家还一起吃饭,真的很开心。”欣赏完粤剧表演,巷头社区组织该社区955位60岁以上的长者齐聚一堂,共进午餐。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者行动不便的长者,该社区还在举行席宴的同时,贴心地组织了志愿者到他们家中进行“爱心送餐”服务,不让一个长者“落单”。据了解,目前该社区年满60岁以上长者有955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20人,100岁以上的有1人。

  敬爱老人、关爱老人一直是巷头社区的优良传统,也是构建和谐幸福巷头的需要。巷头社区党工委书记陈锦照告诉记者,在过去,长者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务实奋斗为巷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就了巷头今天的辉煌,造就了巷头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更为巷头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了长者的辛勤付出、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巷头。陈锦照说,为了让长者更好地安享晚年,社区非常注重敬老工作,包括完成长者居住中心入住,建设凉亭长廊,为社区长者开展“送汤圆”、送餐上门、长者手工制作、眼科义诊、老年人白内障复查、长者集体生日会、长者爱心义剪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在敬老事业发展中,巷头社区涌现了一批大力支持敬老事业的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他们各尽所能,利用在巷头投资发展的成果回馈到社区长者身上,资助敬老事业。本届敬老节,两家企业一次性捐赠了共20万元慈善基金。

  更多关怀陪伴

  建居住中心给长者一个温暖的家

  2018年12月11日,巷头长者居住中心落成使用,该社区两委干部、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参加了入伙仪式。长者居住中心的落成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建设和谐幸福巷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长者居住中心一楼公共活动区,许多老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拉家常的,有一起打牌的,还有一起操作各种运动设施活络筋骨的,老人们成群结伴,脸上无不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巷头社区党工委委员陈敬弟的父母也是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陈敬弟告诉记者,长者居住中心建好之前,她的父母居住在老宅子里,那时候,两位老人家每周掐着时间等女儿来探望自己,要是哪天刚好有事耽搁了,父母还会在下一次见到她时略带指责地“数落”她。长者居住中心建好之后,她回去跟父母说他们符合入住条件。“开始父母还不愿意离开老宅,觉得住习惯了,不愿意出去,我动员她们先去住一个星期试试,如果住不习惯再把他们接回老宅。”陈敬弟说。一个星期后,陈敬弟再去探望她们,发现往日掐着时间等她探望的二老,对于她这次的探望好像“毫不在乎”。“以前她们都是等着我去的,现在我去看她们,我妈在跟她的朋友们打牌,回头看我一眼只说了一句‘你来啦’,然后就再也没有搭理我,跟她朋友玩去了。”陈敬弟回忆说,入住长者居住中心之后,父母的日常生活丰富了许多,不再一心记挂在儿女身上了。

  临近饭点,原本在公共休闲区拉家常的老人们,纷纷返回自己的住处,准备自己喜欢吃的美味午餐。陈伯跟老伴住在一处45平方米的套房里,他正在往沸腾的锅里放菜。身板硬朗的陈伯看到记者来拜访,热情地问要不要一起吃午餐。“住在这里很方便,有家具,有空调,干净又卫生,吃完饭休息好就可以到楼下跟老朋友们聊天。以前跟老朋友们住得远,不能天天碰面,现在好了,我们这辈熟悉的人大部分都住一块了。”陈伯高兴地说。

  据了解,长者居住中心是根据申报人的年龄,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安排住房的分配。第一批先安排80岁以上的长者入住,并结合各小组的数据统计,以及申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居住楼层,目前共有300位老人居住在长者中心。长者居住中心的费用标准是按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10元,30㎡“一房一厅”月租为300元,45㎡“一房一厅”月租为450元,60㎡“两房一厅”月租为600元。每个套间都有全套的配套设施,并提供1张床、1台空调、1个衣柜等基本配套,方便老人居住。“虽然长者居住中心是有偿居住,但社区每个月会给老人们发800元老人金,还有每个月的社保,再加上粮油等福利,老人们负担在长者居住中心的费用还是很轻松的。”陈敬弟跟记者介绍说。据悉,巷头社区长者居住中心占地面积约780㎡,包括A栋和B栋,A栋14层共200间套房,其中54间60㎡、146间30㎡,B栋3层共34间45㎡套房,一楼还设有公共活动区、饭堂。

  “对于老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的陪伴和关怀。我们建设长者居住中心的目的就是方便居民探望或照顾老人,提倡子女或家属多一点关心老人,为老人多做一点事。我们要利用长者居住中心带来的便利,更好地关心和照顾老人,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充满笑容,过得更幸福更美好”陈锦照表示。

  巷头社区通过活动搭建老人交流平台

  每个月举行老人集体生日会

  巷头社区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动社区民生建设迈向新水平,促进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文明、幸福、和谐新巷头。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幸福祝你健康,祝你生日快乐”。巷头社区长者居住中心内时不时就会响起熟悉的“生日歌”。今年4月份,巷头社区为长者居住中心内1-4月生日的老人举办了一个“耆相聚庆生”长者月度集体生日会,这也是长者居住中心的第一次集体生日会,而在今后每个月都将会举行生日会,希望可以借助这些活动让老人们过上愉快幸福的生活。

  “真的很开心,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过生日,有蛋糕吃,有长寿面,还有好多小游戏,他们很用心,谢谢社区的关心。”叶奶奶高兴地告诉记者说。

  除了每月一次的生日会,在长者居住中心,社工们还经常组织长者开展手工活动等节目,为长者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增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增强长者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关爱一

  首批发放约200个GPS防走失钥匙扣

  记者从巷头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该社区为有需要的长者及部分特殊群体制作了一批具有GPS定位系统的防走失钥匙扣,并免费发放,加强对社区长者及部分特殊群体人身安全的重视,给他们及家人一份安心。据了解,截至目前,巷头社区已对第一批约200名长者及特殊群众发放了GPS定位系统钥匙扣。接下来,巷头社区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需派发GPS定位系统钥匙扣的人群。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老人及特殊群众免费提供GPS定位钥匙扣,是巷头社区为了解决弱势群体走失问题而制定的举措。早在7月份,巷头社区驻点联系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室联合开展“民生微实事”主题活动时,来访群众就反映了社区近期存在老人因迷路、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等原因而走失的问题,希望代表们关注解决。

  驻点团队与代表们将问题迅速反映给巷头居委会,该居委会进行研究讨论,居委会从电动车安装定位系统的案例上得到启发,决定制作一批具有GPS定位系统的防走失钥匙扣,免费发放给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及部分特殊群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就联系有关公司进行设计定制,由于技术限制问题,目前这批钥匙扣的定位范围在东莞市大朗镇以内,离开大朗辖区定位功能将会减弱。”陈敬弟告诉记者。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对第一批约200名长者及特殊群众发放了防走失钥匙扣,下一步将根据实际需要扩大享受服务的人群。

  在办理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对GPS定位系统钥匙扣持有者及家属进行信息登记,同时也对社区有需要的长者及部分特殊群体的家属进行了教学,让他们熟悉运用GPS定位系统钥匙扣及配套的手机程序。

  据了解,GPS定位系统钥匙扣需要与监护人的手机配套使用,监护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物联网卫士”公众号后,进入“物联网卫士”公众号页面,点击页面下方“平安城市”。进入登录页面后,监护人通过输入手机号获取短信验证码,方可成功登入系统。

  进入该系统,通过实时查询与监护人手机配套使用的GPS钥匙扣所在位置,查询钥匙扣的定位轨迹回放,可以实时掌握长者及特殊群众的活动范围,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社区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考虑,定制钥匙扣给我们,我们老了,带着钥匙扣出门心里踏实,家人也更放心。”陈婆婆拿着钥匙扣乐呵呵地说。

  关爱二

  饭菜送上门解决老人用餐问题

  “吴婆婆,吃饭咯!”巷头社区工作人员提着一个不锈钢保温饭盒来到了独居老人吴婆婆家门口,亲切地往屋子里喊着。“又送饭菜来啦,太谢谢你啦!”接过热气腾腾的晚饭,吴婆婆开心地笑了。

  吴婆婆今年88岁了,一个人住在巷头旧围的一座老房子里,老人家年纪大,加上腿脚不太利索,买菜做饭不方便,只能等待亲人给她送饭。有时候,亲人工作忙照顾不过来,她只能饿肚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我能每餐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真的多亏社区这个关爱老人的送餐服务,我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在热气腾腾的饭菜后面,吴婆婆泛着泪光欣慰地说。

  2018年年初,东莞市大朗镇人大代表、巷头社区驻室代表陈敬东收到群众反映:在大朗巷头社区,有30多名高龄独居老人,这些老人大多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常年“一餐煮了两餐食”,想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都不容易。为此,陈敬东立即找到巷头社区党工委委员陈敬弟,共同向巷头社区党工委反映。在党工委的重视下,3月1日,巷头社区启动了“爱心送餐服务”,由社区安排人员每天两次给30多名社区独居老人送饭。一荤一素一汤,让独居老人吃得“既暖胃又暖心”。

  社区独居老人的“集体厨房”设在巷头社区警务区一楼食堂,老人们吃的热饭热汤就是在这里做的。食堂里一张餐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30多个不锈钢保温饭盒。“这就是我们特意为老人们准备的三层保温盒,一层装菜,一层装饭,一层装汤。”陈敬弟告诉记者,巷头社区为30名老人每人配备两个专用保温饭盒,每次送饭时就将上一顿的保温盒拿回食堂清洗消毒。“送一个,带走一个,省时又省力。”陈敬弟说。

  自从2018年年底长者居住中心入住以来,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过上了“集体”生活,不再需要社区提供“爱心送餐服务”了,目前只剩小部分老人还需要送餐的,“只要老人们需要,我们就会坚持送。”陈敬弟表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