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织交会上,还是元宵晚会上,不管是春节返乡的车站上,还是“我是明星”比赛现场,都可以看到许多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其中有一位志愿者,脸上总是笑意盈盈,经常能在活动现场看到他,他便是大朗镇团委志协副会长、东莞市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队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东莞市五星志愿者彭志广。
“做志愿服务不难,难的是能坚持、能主动去做,能一辈子去做,不怕被人误会地去做。”也正因如此,彭志广坚持做了15年的志愿服务,这些年来,他每年参加70余场次志愿者活动,至今参加了1000多场活动,服务时间达6000多个小时,用实际行动守卫自己的初心,一路走来,不忘助人为乐的使命。
2006年与志愿服务结缘
身材瘦削的彭志广,1976年出生在大朗黎贝岭村,天生热心肠的他,读书时期就喜欢帮助别人,“记得以前放学后会帮邻居提一下水,拿一下东西,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受父亲的影响,2006年7月正式在大朗镇团委注册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注册成为志愿者之后,彭志广愈发热衷志愿服务,身着红马甲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镇内各种活动中。
他第一次接触的志愿服务就是到东莞市万江汽车客运总站和东莞火车站举行的“送新莞人回家”活动。每年的春运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都急切盼着可以早点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车站外车水马龙,车站内人头涌动,摩肩接踵。为了保障良好的返乡秩序,志愿者们志愿来到车站内,为返乡的外来务工者提供乘车指引,维持排队秩序,协助搬运行李……“整个春运期间,每天不停地重复着这些内容,连续做下来,虽然很累,但看到他们有序地排队进站,并顺利登上回家的车,觉得很开心,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累并快乐着。”彭志广回忆。
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全国上下一条心,纷纷组织捐款捐物、抢险救灾。当时,彭志广也在大朗发起了为期五天的募捐,前三天共收到棉被、御寒衣物100多包,方便面、饼干等干粮70多箱,现金8000多元,这些赈灾物品全数由东莞总部包车直接送往灾区,“后面我们还陆续收到了100多包衣服,也悉数送到了当时的镇民政局(即旧中心小学)。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组织志愿者义卖报纸献爱心活动,卖出报纸500多份,共筹得善款1888.8元,也由镇团委汇往灾区专项账户。”
用实际行动守卫初心
即使内心很喜欢帮助别人,但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彭志广也曾有过动摇的时候。
志愿服务是很广泛的,面对的人群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服务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是很和善、友爱的,但偶尔也会碰到一些蛮横无理的人,一般情况下志愿者会慢慢地去劝说。“在志愿服务中碰到这种事是在所难免
的,自己受了委屈,有些人不理解还议论纷纷,这时候心里就会感觉到志愿服务很“傻”,但当我想到我制止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感化了一些不文明市民的时候,我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我知道大家是认可我们的,文明的社会里需要这样的一群人。只要把每次志愿服务当成是一件崇高的事去做,就能认识到志愿服务虽然“傻”,但很高尚,很有意义。”
“做志愿服务不难,难的是能坚持、能主动去做,能一辈子去做,不怕被人误会地去做。”也正因如此,彭志广坚持做了15年的志愿服务,这些年来,他每年参加70余场次志愿者活动,至今参加了1000多场活动,服务时间达6000多个小时,用实际行动守卫自己的初心,一路走来,不忘助人为乐的使命。
大朗在册志愿者27794人
从事志愿活动以来,彭志广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言行一致,志愿奉献”的誓言,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将志愿服务推己及人,发扬光大。
2013年10月20日,彭志广带头申请成立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大朗分队,并随后更名为东莞市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彭志广作为大朗镇团委志协的副会长和东莞市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队长,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每一次开展的活动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了良好的
社会效应,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自觉参与,潜移默化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据统计,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目前有308人在册,而大朗总注册志愿者有27794人,每年参加元宵、七一、织交会和WCBA篮球联赛大型晚会赛事,关爱环卫工人、探访老人、主题环保和旧衣回收等70余场次志愿者活动。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后至今共开展了500多场活动,仅在大朗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回收衣物项目上,到目前为止共回收衣物60吨左右,帮助约5000人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彭志广做环保志愿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年的环保志愿者服务经历,也是他人生当中最为难忘的经历。一路走来,虽然困难很多,但都能努力克服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把队伍经营好,做好这份有意义的志愿事业,时刻关注大朗志愿者的活动信息动态,搭建志愿者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志愿为会,培育和发展更多志愿积极分子,打牢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增强队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希望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有更多的人加入,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共创和谐。”
家人的支持为志愿之路提供动力
彭志广15年的志愿服务生涯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正是因为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才能让我的志愿之路行的快而稳,能量大,信心足。”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彭志广活跃在大朗志愿服务第一线,他不仅发动了大朗区的募捐,在他的家门口也同样开设了募捐点。他的家人非常支持活动,积极响应,把家中部分没用到的衣服整理打包,还主动帮忙收集邻居送来的衣物装进袋子里,两天下来共收到5包衣物。“志愿者活动形式多样,早出晚归,这么多年来家人都很支持我。”彭志广顿了顿接着说,“我也是有家庭的人,小孩也还小,但是只要是志愿活动,我老婆从来没反对过,只是说如果没活动或者能早回的话就尽量早一点回。我妈妈也是一个热心之人,很多时候要等我回家了才肯到楼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