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莞全面打响了“乡村振兴”战役,今年市政府“1号文”高度聚焦“拓空间”,密集性纲领文件指引东莞加速推进“城市更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挖发展潜力。东莞“城中村”数量繁多形态复杂,东莞将会以怎样的路径,在这个“主战场”画下新的蓝图?近日,南方都市报将深度剖析华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近邻——犀牛陂村,通过走访样本、探访旧村、深访专家,推出《被华为改变的村庄》系列报道,以犀牛陂村为样本,探讨在巨头落户、城市升级的背景下,东莞半工业化农村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
由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与东莞万科联合打造的“犀牛陂万科里”项目将正式对外营业,一个集餐饮、咖啡店、KTV等配套的商业综合体将在犀牛陂村落地生根。
作为华为的亲密邻居,犀牛陂村改造项目备受关注。它不仅成为了华为搬迁松山湖基地后首个成熟商业配套,实际上也为东莞乡村振兴打造了一个创新样本。
2019年初,东莞市政府“1号文”高度聚焦“拓空间”,意欲通过城市更新来深挖城市潜力。随后,东莞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18条”,无论改造蓝图还是减负政策,均在不断升级加持。
“不同于推倒重建,此次犀牛陂村项目是以一种综合整治、激活重生的方式,来升级城中村生活圈。”正如专家所言,这种城市更新路径不仅最大限度保留了乡村人文,避免了城市特色消失,或成为东莞乡村振兴路上的“另类视角”。
样本探访
村民期待华为机遇,村居环境改善需借助外力
犀牛陂村坐落于华为溪流背坡村旁,紧邻华为湖岸花园住宅区。从地图上清晰可见,犀牛陂万科里改造项目地处犀牛陂村的“心脏腹地”,周边百米半径内布局着商业街、广场、宗祠等重要地标。
尽管已是核心区,但一条人迹稀少冷清的商业街,一排排青砖红瓦的老旧平房,以及坑坑洼洼的道路,诉说了这个城中村萧条的现状。
但华为来了。当巨头效应环伺,这个寂寂无名的城中村也迎来了巨大转机,而万科则成为了其中重要的“引路人”。
2019年7月1日以来,近2万华为人陆陆续续从深圳搬迁至东莞华为溪流背坡村,成为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战绩的一大盛事。
如何做好头部企业的服务?随后,松山湖管委会选定了紧邻华为的犀牛陂村,打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整体统筹”的城市更新组合拳,联合松山湖控股、东莞万科启动了犀牛陂村改造项目,希望通过综合整治的城市更新方式,为城乡居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华为深耕东莞打造高品质生活配套。
“华为来了,村民们都很兴奋。”犀牛陂村的村民刘女士说,毕竟这对于村里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刘女士坦言,近几年,村里污染型企业陆续清理,人流少了,出租率也明显下降,现在不仅商业氛围严重欠缺,道路、生态等生活环境也比较差,“所以华为搬迁1年来,村里的变化并不大,现在华为人更多是选择回深圳或者留在溪村。”
犀牛陂村的发展还是要借助外力。刘女士认为,万科的进驻值得期待,在升级改造整体生态环境的同时,它将为村里的未来提供一个示范样本。
高品质生活配套项目启动,餐饮七成客流是华为人
2018年7月3日,犀牛陂万科里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会被打造成为一个集餐饮、咖啡店、健身房等商业配套的新生活圈。”
据介绍,犀牛陂万科里项目一期共有7栋建筑,建筑面积约为9700平方米,均是从村民手中承租。在对物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万科将植入物业管理、社区商业等运营内容,为城中村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犀牛陂万科里项目现场看到,在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后,紧邻环湖路的7栋物业主体改造已基本完工,建筑外立面已焕然一新,与不远处的青砖红瓦老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项目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前,7栋建筑分别是东莞市亚冠塑胶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向辉电子有限公司的厂房及宿舍,生产条件和周边环境较差。万科统一承租后在不改变原有楼房结构的前提下,对楼房内部、外立面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如今,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早已消失,取而代之将是高品质商业配套和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上述负责人介绍,项目已确定14家商铺进驻,已于8月30日正式开始试运营。
“2018年12月我们开始筹备了,最近已经开始试运营了。”松湖谷雨·川粤菜是犀牛陂万科里项目规模最大的餐饮店,面积达到了600平米。该店老板白柏林说,筹备8个月期间,也看到了周边环境经过改造后明显改善,“现在道路平整了,还建了休闲长廊。”
白柏林坦言,当时决定进驻主要考虑到了华为的因素,“现在松山湖的发展飞快,但是生活配套严重欠缺,比如我们调查犀牛陂村发现,周边基本没有大型餐饮店,华为进驻后这个市场需求将会更大了。”
为了做好配套,开业前期白柏林还专门针对华为做了市场调研,“我们是了解华为的需求后再做的定位,比如他们对包厢的需求较大,我们就设了9个包厢,远高出一般餐饮店。”
白柏林的预估没有错,试营业期间,店里七成宾客都是华为人。“现在万科项目即将开业,我们也相信万科的商业运营能力,相信以后的氛围会越来越好。”
试水之路
引入自身品牌优势
探索东莞城市更新路径
“犀牛陂万科里是万科在东莞的首个城市更新商业系项目。”东莞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实雄表示,这也由此开启了万科通过综合整治模式参与东莞城乡配套建设,助力东莞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
“在以城中村改造为主要路径的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是最为常见的模式。”但是,刘实雄表示,这种粗放式的改造往往伴随着高成本以及诸多社会不确定因素。
在参与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万科整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了一宗全新城中村综合整治模式,即“物业托管+统租运营+综合整治”。刘实雄表示,东莞犀牛陂万科里项目便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和尝试。万科通过清退小工厂、小作坊,引入现代品质生活配套,腾笼换鸟,既实现了犀牛陂村的产业升级,也为城乡居民带来了更为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不同于大拆大建,对城中村“激活重生”的综合整治模式还能最大限度保留乡村风貌和历史人文。而这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对东莞城市更新的建议中,万碧玉就提出,要以物质环境的改善来提升城市形象,但要避免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特色消失,要以商业逻辑经营城市、推销城市等。
城中村新业态反哺城市
助力东莞留住“华为们”
从脏乱破旧的旧厂房、旧宿舍,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生活配套中心,城中村生态被重新激活,城乡居民继而开启了一种现代化社区的新兴生活模式。
而这种焕然一新的高品质业态也势必将反哺城市加速转型升级。
去年华为大规模搬迁东莞后,优质巨头企业的选择为东莞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品牌均带来积极示范效应。但东莞如何成为“华为们”真正的归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这一直是个大命题,而品质生活、优质服务配套始终是首要的解题之道。
显然,由松山湖管委会主导,万科参与的犀牛陂村改造项目,正是东莞城市品质提升进程中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助力。
“犀牛陂村改造项目要实现的是政府、村民、华为、松山湖控股、万科的多方共赢。”刘实雄表示,通过对犀牛陂村的综合整治,势必将带动城中村内安全、创业、人文、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升级,而这种城中村新风景线不仅为东莞品质提升做出了示范,也继而有效解决当前华为周边高品质生活配套缺乏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