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新闻报道

第十七届‘织交会’将于11月3日-5日在大朗举行,招展工作已在9月中旬全部完成

2021-06-22 15:11:27 来源:东莞日报

东莞市大朗不产一根羊毛,却缔造了以大朗为中心的毛织产业集群,每年生产8亿件毛衣,温暖了全世界。据说,全球每5个人中,就会有1人穿过大朗生产的毛衣。而作为大朗毛织交易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今年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即将再次盛装迎客。

  2018年11月10日获悉,2018年第十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将于11月3日—5日在大朗举行。据介绍,本届“织交会”以“魅力·新织城”为主题,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展位数近2000个。自启动招展工作以来,吸引了许多本土企业以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企业踊跃报名参展,招展工作已在9月中旬全部完成。

 首设新型纱线展区和纺织纱线专区

   大朗“织交会”始创于2001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是大朗镇委、镇政府做强做优毛织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大朗“织交会”发现趋势、引领潮流的作用越发突出,也实现了从“地方性”到“全国性”再到“国际性”的重大跨越,连续7次获评“东莞市重点品牌展会”,已成为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

  组委会介绍,本届“织交会”将主打“纱线”主题,首设新型纱线展区和纺织纱线专区。其中,新型纱线展区将展示纱线行业的最新技术、产品以及其应用开发情况,传递国内外最新的流行趋势。纺织纱线专区则将通过整合大朗的优质纱线资源,帮助企业更便捷和集中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纱线款式,实现展商与买家、企业与市场的高精准对接。

  据了解,纺织纱线是大朗毛织产业的一大亮点,全镇已注册的纱线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形成了富康路、富华北路、康丰路、银康街等多条纱线销售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目前,大朗毛织纱线的价格行情已经成为了国内毛织行业重要的“晴雨表”,同时大朗也成为了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毛织纱线集散基地、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

 打造多个国家级展区和行业活动

   组委会介绍,为进一步强化大朗“织交会”发现趋势、引领潮流的作用,本届“织交会”还将继续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原创设计区和大朗毛织智造馆,展出当前最新的毛织设计和流行趋势情况,以及一系列毛织业最新最先进的智能设备、软件,为当前纺织产业升级发展探索方向。

   同时,中国(大朗)网上设计大赛、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中国(大朗)流行趋势动态发布等专项活动也继续举办。“织交会”期间,大朗还将承办“2018年度全国毛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交流会”,届时将有30多个产业集群的负责人齐聚大朗,共谋纺织纱线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织交会”将突出科技属性,致力于创新展会服务,打造网上展会平台,为毛织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价值。届时,观众将看到大朗毛织网、大朗纺织网等一批成型的网上交易平台,以及阿里巴巴大朗毛织“淘工厂”等平台亮相,从纱线、面料、设计、成衣、渠道等全产业链入手,为大朗乃至国内外的毛织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服务。同时,“织交会”官网、大朗毛织微信公众号也将为参展企业、当地市场和商户等,提供免费的形象和产品展示平台,为全产业链企业提供一个线上免费开放的交流合作新平台。

  此外,本届“织交会”将以“毛织风情节”为载体,进一步丰富“织交会”毛织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大朗特色的毛织文化:继续举办设计师论坛,增加毛织产业手机摄影大赛、少儿模特大赛等活动;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召开高峰论坛或研讨会,就国内外毛织产业的前沿问题研究、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延伸阅读

大朗毛织品市场年交易额占全省70%以上

已形成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

  去年,大朗荣获“中国毛织产品采购基地”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活力集群”称号,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获评“2017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日前,在刚结束的2018年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大朗再接再厉,获评为“2017—2018年度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又添“国字号”纺织名片。

    大朗毛织为何能接二连三获国家级殊荣?据了解,毛织业是大朗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镇通过各种举措,全力推动毛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大朗毛织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1/3,全镇有毛织企业超过10000家,数控织机的使用总量超过5万台,拥有3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配套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城。据统计,大朗毛织品市场年交易额达600亿元,占广东省销售总额的70%以上,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毛织品交易市场。大朗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推动毛织“产城人”融合发展

   多年来,大朗镇委、镇政府一直关心支持毛织产业的发展,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着力让广大市民舒心生活、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据了解,大朗曾获得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单打冠军,先后承担商事登记改革等近十项省市改革试点任务的全面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商改“大朗模式”受到中央、省和市领导充分肯定。

    “城市品质关乎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发展。”谢锦波强调,大朗要以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推动城市形象优化、宜居品质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提高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大朗建设成为魅力城市、幸福家园。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着力建设了多条缤纷彩色路和“星光大道”,打造了全省首个“彩色之城”,一举实现全国文明镇“三连冠”,极大地提升了大朗这个毛织重镇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大朗毛织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思路,大朗积极做好毛织商圈的升级改造以及宣传推广工作。目前,毛织纱线专业街——富康路已经成为全市享有名气的“星光大道”,带旺了周边3000多家毛织商户,纺织创意产业中心、环球贸易广场等项目也迎来蓬勃的发展机遇。此外,该镇还积极推动巷头创新大厦等商贸城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优化毛织贸易中心配合和管理,延长毛织贸易中心的交易时间、增加场内电梯数量,引导商户提升产品档次。近年来,毛织贸易中心以及周边毛织专业街的租金和交易量稳步提升,毛织产业作为大朗“富民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

   为了大朗毛织产业可持续发展,大朗在毛织的环保上下足了功夫。该负责人介绍,大朗的毛织纱线产业以色纱现货销售为主,所以大朗的纱线产业不涉及排污的情况。而对于下游的毛织服装生产业,大朗着力通过设计、创新等方面发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加快推进毛织产业的转型发展。目前,大朗90%以上的毛织企业使用智能化软件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创意设计附加值。积极引导企业机器换人,目前全镇数控织机设备总量超过5万台。全力推广智能化工艺,率先使用全成型电脑横机、阻燃材料、纳米防水等新技术,大朗毛织也涌现了纯植物原料染色等国家专业技术,实现了低碳化、绿色化、科技化生产。与此同时,大朗还结合毛织产业特点,投入3亿元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对毛织洗水、印花车间进行整治、搬迁、整合,统一建设污水管网和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入驻。在首期面积178亩的基础上,大朗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二期的建设,务求带动更多毛织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

   构建“1+2+5+N”行业管理体系

   据了解,目前大朗已构建并完善了“1+2+5+N”毛织行业管理体系,包括1个毛织行业管理委员会,党建和人大2个示范点工作室,毛织、设计、机械、电商、纱线5个行业协会,N个市场主体。其中,大朗毛织管委会是东莞市首个产业管理委员会,毛织商圈党建工作室是市级示范点,人大工作室是省级示范点。

   大朗毛织管委会负责人补充说,去年,为进一步完善毛织行业的管理架构,提升发展力度,大朗把原来的镇毛织办升格为镇毛纺织行业管理委员会,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做好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全市首个成立产业管理委员会的镇街。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业协会体系,成立了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东莞市纺织机械行业协会、东莞市纺织纱线行业协会和大朗镇电子商务协会。其中毛织协会是全市首个获评5A评级的社会组织。

  此外,大朗致力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其中,针对众多企业提出的“融资难”问题,大朗正在成立毛织行业金融服务平台,由镇财政扶持500万元、行业协会筹集1500万元、撬动2亿元的银行资金,用于解决毛织行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前,大朗成功编制和发布了全国首个毛织服装价格指数。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毛织价格指数进入常态化运转状态,指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为国内外客商了解大朗毛织产品价格提供风向标,还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朗还坚持“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的理念,制定和推行大朗毛织联盟标准,制定《毛针织品》《生态纺织品》等10多项联盟标准。

 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和人才支撑

   为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大朗全力打造“织交会”平台,不断推动该展会升级,让“织交会”成为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大朗毛织管委会负责人表示,2017年举办的第十六届“织交会”无论是展会规模、人气指数还是展会成效都再创新高,吸引超过5万人次前来参观采购。特别是在原创设计、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应用、新交易模式等方面亮点突出,得到了广泛肯定和认可。

   不仅自己办展,大朗还积极组织镇内企业以大朗毛织的统一形象,参加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拉斯维加斯服装展、莫斯科服装展以及中国针织博览会等国内外纺织品展览会、交易会。为引导、帮助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提升企业承接高端订单的能力,自2014年起,大朗每年在国内重点城市策划举办毛衣“国内行”系列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成都、满洲里等10多个城市开展推介、对接及走秀。“国内行”活动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搭建了平台和桥梁,加强了大朗毛织产业与全国各地服装批发市场的有效对接。

     该负责人认为,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大朗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承接高端订单,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大朗毛织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来在广州、深圳拿货下单的客商直接到大朗下单、采购,也有一些其他产业集群的商家、设计师工作室转到大朗经营。

    近年来,大朗顺应时势,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该负责人介绍,大朗率先成立全市第一个镇级电子商务协会,建立了近2万平方米的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投入400多万元补贴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大朗毛织”淘工厂项目,目前已有超过370家企业入驻淘工厂项目。截至2017年底,大朗有电商企业6122家,其中毛织电商企业3674家。全镇电商年销售额131.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毛织类电商销售额75.9亿元,同比增长12.2%。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被列为“中国毛织服装电商品牌孵化基地”“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单位”。

  此外,大朗坚持抓好毛织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该镇持续与国内特别是珠三角10所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抓好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毛织技术人才输出。坚持举办中国(大朗)毛织服装网上设计大赛和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积极吸纳并培养毛织专业人才。积极为毛织专业人才解决住房、入户、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人才更好地扎根大朗,服务大朗。目前,大朗共有1300多名中高级设计师,1万多名技术骨干,为毛织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