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志书年鉴

2018年大朗“非遗”保护项目

2021-06-15 14:30:28 来源:本网

  截至2018年底,大朗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 —— 龙 舞 ;市 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分别为木偶戏、哭嫁歌、点灯、土法凉茶春明茶、焙荔枝干等等。

  舞龙

  民间又叫“耍龙”。大朗镇舞龙习俗传承最好的当属大井头社区,最具特色的是“女子舞龙”。该项目由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操纵木杖完成剧情动作,又称“举偶”。表演时后台由3~4人操纵木偶,每人操纵1~2尊,后面伴唱、伴乐者9~12人,表演过程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动作,呈现独特的操纵技艺。该项目由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7年,大朗成为第一批市级非遗项目(木偶戏)传承基地。

  哭嫁歌

  哭嫁是流传于民间传统婚嫁的一种习俗,其中充满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述。大朗镇“哭嫁歌”有固定旋律,代表大朗当地最传统的婚嫁习俗。该项目由东莞市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点灯”的习俗

  又叫“添灯”和“点灯习俗”。在大朗以佛子凹村最具代表性,是当地传统的民风民俗。点灯时间一般在每年春节期间进行,东莞地区点灯习俗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是在正月初一,有的初六,甚至初七、初八、初九都有,但结灯时间均在元宵节。该项目由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土法凉茶“春明茶”

  “春明茶”又名“清明茶”,是广泛流传于东莞市埔田、丘陵一带民间的一种土制凉茶,每年于农历开春清明前后采集、制作,保存下来备用,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由于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所以也称“清明茶”。“春明茶”是由荔枝叶、金银花、雷公根、红背菜、田基黄、水朗叶、葡萄叶、山崖虎、一点红、珍珠草、香芋叶、葵扇叶、凤尾草、香根、鸡仔草、蒲公英、木棉花、艾草、黄果籽等几十种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该项目由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焙荔枝干

  焙荔枝干就是用火把新鲜的荔枝烘干,达到收藏保存的目的。这种土法生产工艺方法主要步骤为拣选荔枝、剪果、分级、清洗、初焙、再焙、三焙、日晒、贮存、成品等。荔枝干有一定的药膳功能,是老少咸宜的滋补食品。该项目由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为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