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认真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和要求,以环境保护规划为先导,以环境综合管理为中心,以环保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抓手,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各项工作。2011年大朗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已顺利通过审核组的考核验收,命名程序进展中。
大运会环境质量保障
2011年大运会期间,大朗环保分局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环境监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大运会期间的水、气环境质量安全工作方案。同时,联合综合执法、各社区(村)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打击露天焚烧行动、建筑工地整治、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大朗大运会期间水、气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
环保设施建设与监管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继续做好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等减排工程的监督监管工作,着力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根据核算,污水处理厂在2011年完成COD削减量6305吨,超额完成5475吨的减排任务。推进大朗镇毛织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基地已纳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工程修建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资料已通过市相关部门审批,一期用地指标通过挂账方式基本得到落实,待设计方案完善后即可开工建设。
重点污染企业工作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通过多次召开原地保留工作会议,对辖区内印染、洗水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核查,帮助推动企业整改,完善政策扶持。经过市环保局的现场核查及研究讨论,大朗镇有29家重点污染企业通过整改达到原地保留条件的可以原地保留,有50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要在大朗镇毛织环保专业基地建成后半年内搬迁入园。
环保审批和验收管理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严格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分局的审批、验收和监管工作。2011年,分局共审批项目242个,其中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80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85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书》4个,办理企业变更、续期、扩产、增资的项目11个,暂不同意57份,不同意5份。完成验收报告表和登记表的企业分别为63家、75家,共发出排污许可证19份,排污情况说明24份。
污染源监管治理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把污染源现场监理工作纳入计划管理,简政强镇实施后,在原来要求对辖区内一般污染源每季度监理一次基础上,增加对辖区内的重点污染企业每月监理一次。2011年,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定期监察696次,平均每家监察8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0家,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20份,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8份,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2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5宗。同时,组织工作小组清查辖区范围内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责令限期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至2011年底,协助完成130家企业的危险废物转移手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后续管理工作,坚决清理反弹回潮的养殖场,全年共督促清理反弹养殖点12个,清理生猪310头。
大气污染治理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全面开展工业锅炉治理和货运车、学生接送车排气整治工作,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基本完成大朗镇锅炉整治第一、二批企业共131家。镇内900台货运车排气检测合格率为70.22%,152台学生接送车排气检测合格率为100%,不合格的机动车要求限期治理。
信访处理工作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收到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由市环保局转来的群众投诉信共735宗,办结率100%。其中反映内容涉及水污染115宗,占16%;涉及大气污染383宗,占52%;涉及噪声污染237宗,占32%。对市环监分局转来的305宗群众投诉信,分局已全部按其规定时间和要求回复。
环保宣教与绿色创建
2011年,大朗环保分局广泛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通过“绿色环保行”污染减排宣传进镇街巡回展示、“绿色发展·幸福大朗”世界环保日宣传、企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企业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环保社会氛围。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至2011年底,全镇已成功创建各级“绿色学校”1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5家。圣堂社区被评为“东莞市生态村(社区)”,东莞市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和东莞剑桥针织有限公司2获第三批“东莞市环境友好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