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新闻报道

东莞:聚焦补齐短板强化监管 推动水务工作上新台阶

2021-04-18 11:35:31 来源:东莞日报

  4月16日,东莞召开全市水务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水利工作相关会议精神,部署重点任务。副市长万卓培出席会议,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加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基础,推动水务事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务工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保障。特别2020年,水务系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治水兴水工作,防汛备汛工作取得实效,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水务行业监督管理有了新进展。

  ■同沙水库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市水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大湾区战略对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聚焦补短板、强监管,构筑防灾减灾网、供水保障网、幸福河湖网以及智慧水务网,推动全市水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万卓培强调,全市水务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治水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水务事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为东莞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名片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市水务局回应水污染整治

  建设美丽河湖 打造亲水生活圈

  如何巩固治水成效、怎样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美丽河湖应该如何打造……昨日,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做客“阳光热线”表示,2021年将久久为功做好污染防治“后半篇文章”,全面开展污染内河涌“剿黑消劣”攻坚行动,确保2021年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建设美丽河湖,打造亲水生活圈,督促河涌从“清”迈向“亲”,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全市共完成213条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2020年底,黑臭河涌数量大幅度减少,减少了123条。河涌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除了华阳湖外,还新产生了清溪镇清溪河、东坑镇东坑内河、中堂镇蕉利河、道滘镇厚德河等一批河涌整治典型案例。

  今年,东莞明确提出,久久为功做好污染防治“后半篇文章”。要做实河湖长制,着力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全力开展污染内河涌“剿黑消劣”攻坚行动,在年底前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所有重点河涌全部消除劣Ⅴ类,全市内河涌70%以上消除劣Ⅴ类,实现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中,建好万里碧道、休闲公园、生态驿站等,打造更多像华阳湖一样具有生态震撼力的美丽河湖、湿地公园,让综合生态效益充分释放,更好惠及发展、惠及社会、惠及市民。

  在确保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河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河涌水质和整体水环境,以“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甚至能游泳”为目标,打造“一河一湖一风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建设150公里碧道

  2020年全市共建成碧道60多公里,包括麻涌华阳湖碧道、长安茅洲河碧道、清溪镇清溪水碧道、东城黄沙河碧道、企石镇东江碧道等,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7.7公里的建设任务。其中,麻涌华阳湖碧道为省级试点,目前已通过省河长办的验收评估。

  根据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到2022年底,东莞将建成碧道不少于350公里;到2025年底,建成碧道不少于600公里;到2030年,全市碧道建成总长度将达到1000公里。

  东莞将按照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做好推进落实,同时重点打造好滨海湾至松山湖、滨海湾至市区三江六岸、石马河、东江、寒溪河等市级主干碧道。其中,今年东莞要完成至少15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东江干流和南支流碧道、松山湖碧道、同沙水库和水濂山水库碧道等,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碧道建设,开展东江碧道建设项目的概念性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和水乡新城(道滘北)至市区三江六岸碧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为明年动工建设做好准备。

作者:周桂清,陈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