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新闻报道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2020-06-12 15:42:46 来源:东莞日报

转存图片

■1月29日,记者实地探访东莞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图为病区忙碌的医护人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市镇两级疾控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6月11日下午,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局正推动理顺市镇两级疾控机构的关系,增加疾控人员配置,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增加疾控人员配置

  叶向阳介绍,从疾控机构设置上来说,目前东莞市只有市疾控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33个镇街(园区)的疾控部门都挂靠在各社卫中心,接受当地的管理,对市一级的管理容易出现体制不顺、政令执行偏差和延迟的问题,接下来将推动强化市疾控中心的地位和行政管理能力,理顺市镇两级疾控机构的关系和运行机制,从而使疾控部门在重大疫情处置和控制上更加顺畅。

  此外,东莞市疾控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补齐短板。叶向阳介绍,目前市疾控中心的疾控人员为235人,各镇街(园区)的疾控人员约300人,二者加起来有500多人。但根据国家要求的配置比例来算,东莞需要1700多名疾控人员,所以这一短板需要逐渐补齐。

  叶向阳介绍,在这次疫情中,东莞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一所功能齐全的传染病医院。尽管市第九人民医院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但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仍远未配置到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专科如重症医学科等尚未建制。

  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面对疫情再次流行的可能性,叶向阳表示,该局将大力推动补齐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的短板。

  一是坚持防治结合、医研结合、平战结合“三原则”,在东莞市规划建设一所集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应急处置、科研培训、产业转化、对外交流“六位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二是优化传染病救治床位资源空间布局,三甲综合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要保障感(传)染科专用业务用房,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实施发热、肠道门诊等感染性疾病门急诊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负压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等项目建设。

  三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感染病区特别是镇街公立医院,要配置可用于应急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病房楼或独立病区。要改造提升发热门诊,必须做到“独立和远离”普通门急诊,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

  四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强化社区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

  五是建立健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腾空机制和流程。探索三甲公立综合医院的单体多院区模式发展,当发生疫情时,可以实现快速医院功能切换,提升救治成效。

  六是健全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增强全市急救站点和负压急救车等设备配置,常备充足的负压急救车,加强急救站点和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合,提高安全转运能力和效率。

  加强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人才建设非常关键。叶向阳介绍,该局将推动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市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三甲综合医院资源,以及在市级人才项目中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呼吸、重症、感染以及流行病学、检验检测等重点专科。加大对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等疾病研究所的扶持力度,发挥直属附属合作医学院校等优势,订单式培养传染病以及公共卫生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


作者:李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