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新闻报道

东莞三元里社区摘“帽”记

2021-04-19 15:43:25 来源:东莞日报

  走进东莞南城街道三元里社区,百年古榕,木棉绽放,干净整洁。退休干部蔡锦堆连连称赞。

  仅仅三年前,这个千余人的社区还是“脏乱差”的代表,蜕变从东莞整顿帮扶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始。三年来,全市共有效整顿39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南城三元里、麻涌新基等重点难点村居“后队变前队”,基层面貌焕然一新。

  住在三元里60多年的蔡锦堆,见证了这里从“软弱涣散”到“走在前列”的全过程。

  ■缪群林(右)与蔡锦堆(左)交流

  摸底

  “您把三元里搞好了,我请您吃饭。”蔡锦堆的话,至今仍在缪群林脑海里回响。

  时间回拨到2018年7月23日,东莞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科科长缪群林被选派到三元里担任第一书记。人还没进社区办公室,缪群林就被人好心地提醒:“这里地方很小,矛盾很多,能不来,最好不来。即使来了,也要保护好自己。”

  三元里社区位于莞太路与三元路交会处,只有0.16平方公里,但交通便利,周边商圈繁华,同时也是东莞众创金融街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然而,社区矛盾十分突出。党组织软弱涣散,居委会、经联社相互“斗”,“三驾马车”不和,社区工作人员15个月没发工资;社区环境差,垃圾成堆,僵尸车占道;社区治理乱,连续出现入室盗窃;干群关系紧张,相互指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东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市委、镇街党委书记挂点包村,从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按照“一村一策”落实精准整顿措施。

  “不信任,不满意,不支持,大家相互指名道姓指责。”一进三元里社区,缪群林就闻到“火药味”。他走在路上,都有人拉着说话,身后有人不停地拍照、录音。

  在社区大榕树下,每天聚集10多个人,大家不停地发泄怨气。得知缪群林的身份后,希望反映问题的群众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说到激动处,缪群林的眼镜镜片都被口水模糊了,这也使得他深切感受到局面的复杂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40多天的走访,一点一滴地记录,密密麻麻的三本笔记里,缪群林厘清了三元里矛盾僵化的“症结”。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三点:党组织软弱,班子不和,外来力量长年盘踞社区、干涉社区事务,经联社公章由个别人把握,然而,党组织却无能为力;干部不作为,认识不到位,治安队员出工不出力,8点上班9点都没到岗,社区偷盗频发,居民、租客、企业都没有安全感;社区事务不公开,集体物业长期被侵占,无人敢管,社区环境脏乱差。

  ■三元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建标

  “当时党组织、居委会、经联社,不是一肩挑,矛盾很多。三元里被戴上‘软弱涣散’的帽子,我也有心无力。”三元里社区时任居委会主任张建标坦言,“第一书记进了社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自信。”

  破冰

  攻坚破难,关键得有抓手。

  破解三元里的“结”,缪群林从群众信任的眼里看到了希望,“大家期盼早日拿到工资,那就把工资发放当作破解问题的抓手,求同存异,逐步破冰。”

  见各方语气都有松动,逐步形成共识,缪群林趁热打铁,连夜起草社区工作人员薪酬方案,结合社区现场和市场行情,适当调整工作人员工资。这样一来,上至社区书记,下到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定岗、定编、定薪,每个岗位有多少个人,每个人干什么活,拿多少钱……一目了然,有理有据。

  薪酬方案摆在三元里党组织、居委会、经联社班子成员面前,大家都觉得这份方案接地气、实在、可行。张建标笑着说,“这是三元里社区陷入困境以来,第一次取得共识。”

  但缪群林不敢怠慢,积极向上级汇报,薪酬方案次日就获得南城街道的批复。拿到批复后,缪群林连夜组织班子成员开会,当场形成会议纪要,每个人都在上面按了手印,“大家的心逐步凝聚起来了”。

  2018年9月4日,三元里社区上百名工作人员都拿到久违的工资。15个月的“结”打开了,大家干活有劲了,终于信任缪群林。但缪群林没有松懈,带领班子成员乘胜追击。

  蔡锦堆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收回村集体被人侵占的物业7000多平方米,清理大型僵尸车20多辆,3个烂尾项目重新动工建设。”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在此之前,这些物业、车辆、项目,因涉及不少人的利益,社区干部回避,不敢碰,没人管。

  对此,张建标感触更深,“我当时是居委会主任,但连续15个月没发工资,真有点抬不起头,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信,被人瞧不起。”作为一名老党员,张建标心有不甘,“我一直努力想改变落后的现状,但总没有找到抓手。第一书记进村帮扶后,确实下了功夫,让人心服口服。”

  三年的第一书记经历,使缪群林逐渐成熟起来,“当好一名社区书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深入细致聆听各方声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你的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也会有你;你为群众办了实事,群众就会拥护你、支持你。”

  ■谈起三元里的变化,居民眉开眼笑

  振兴

  社区的事,社区居民一起办。地处繁华商圈,三元里社区被耽搁的日子要抢回来。

  怎么振兴,如何让大家买账?

  缪群林带着班子成员,使出“三板斧”,快刀斩乱麻,迅速打开了三元里社区工作的新局面。

  抓党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让党的声音深入千家万户,让主流正能量占领社区阵地。为此,三元里社区将每周二定为“无凳日”。每逢周二,社区党员干部无特别紧要事情,都必须离开办公室,到社区走家串户,聆听群众的声音,听取对工作的建议,打通沟通群众的“最后一米”。“党员干部都分配了走访家庭名单,每次走访都要汇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和民生实事,待在家里的大学生重新找到了心仪工作,老年人有了定期免费清洁服务,长者有了下午茶和生日会……群众看到了社区领导班子的决心和能力,也恢复了对社区工作的信任。“过去开大会,人不齐,还争吵不休。如今,表决的通过率超过95%。”缪群林高兴地说,“党员带头,先锋力量看得见。”

  强队伍,让有能力的人多干事,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上班。三元里社区整合部门、梳理制度,设置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部、经济发展部、社会事务部、公共服务中心、治安应急城管部、城建工程部等部门,“定岗、定责、定制度,用制度管人。”工程项目进展张贴在社区大堂墙上,谁负责、进展情况、成效如何……一目了然。“现在社区无闲人,用制度管人,大家你追我赶,非常积极。”张建标坦言,“以前社区公章别在个别人腰间,现在社区30多枚印章统一管理,审批同意,就能盖章,没人刁难。”

  塑形象,为居民和企业的工作、生活营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三元里以推动生态振兴为着力点,做好“减法”“加法”文章,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社区形象。对僵尸车、街头巷尾垃圾、铺面违建乱占作“减法”,30多吨陈年垃圾清理出来了,20多辆僵尸车运走了,上百家店铺拆除窝棚。对停车位做“加法”,建设立体停车场、整合地下停车库、划分地面停车位,交给专业机构统一管理,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如今,三元里停车位达2600个,每天出入车流超过5000辆(次),没有出现投诉现象。

  抓党建、促治理、惠民生,三元里的新局面深入人心。最令居民欢喜的是,近年来的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每年分红数量节节高,“社区集体资产成倍增长,居民分红年增长率达25%,党员干部威信高。”蔡锦堆喜欢在社区遛弯,碰到缪群林就会竖起大拇指点赞。

  ■三元里在曾经垃圾成堆的地方建起立体停车场

  强心

  “群雁高飞头雁领”。三年来,东莞把“头雁工程”作为推进基层党建的“关键一招”,培养和激励一大批优秀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带领群众不断追求幸福美好生活。

  2018年-2020年,东莞高标准建成59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有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区域通办,真正实现让群众“走进党群服务一家门,遍享百家惠民全服务”。

  今年,东莞村(社区)顺利完成换届工作,通过换届选举,选好了头雁,配强了班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为精准化解矛盾的“法宝”。在三元里社区,张建标重新赢得群众信任,成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理事长“一肩挑”的最佳人选。“信心足、干劲大,要为群众办实事。”这让缪群林颇感欣慰。

  三年间,三元里社区实现“大乱”到“大治”的显著转变,除了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缪群林也在思考如何为社区发展寻找新动力。为此,他提出“既要富脑袋,也要富口袋”的强心计划,制定“强班子、强自治、强经济、强作风”措施,通过盘活社区集体物业、集体资产、产业投资等方式,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元里社区面积虽然小,却是东莞金融街所在地,发展基础好。紧邻东莞国际商务区,未来潜力巨大。依托区位优势,三元里提出打造“一堡两区三园”的发展思路。“一堡”指对接东莞国际商务区桥头堡;“两区”则指利用金融街配套优势,培育科技创新金融聚集区,另外利用在水濂社区投资建设的一处园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三元里的物业多,既有临街铺面,又有园区厂房,但比较分散,租金不高。经过规划整合后,引进专业机构精细化管理,盘活了集体资产,提升了社区形象。”缪群林介绍。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三元里还着力提升文化的独特作用,营造浓厚的“乡愁”。“对社区历史挖掘整理,知名历史人物与三元里渊源不断,这是难得的文化资源。”缪群林说,目前社区组织采访近百名75岁以上的老人,力图将社区的历史文化脉络保存下来。

  春节有游园,中秋猜灯谜,每周有活动,三元里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三元里欣欣向荣,党员干部有威信,居民生活有活力。” 蔡锦堆未来充满信心。

  三元里社区的蜕变,是东莞39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的缩影,也是东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者:周桂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