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新闻报道

东莞助力昭通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2020-06-17 17:54:38 来源:东莞日报

转存图片

■位于昭阳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的立时电子生产车间

  2016年起,东莞承担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对口帮扶任务,截至2019年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云南昭通镇雄县泼机镇亨地村,贫困户申云华在去年3月,将自己的家从山上的茅草屋,搬进弯弯田易地搬迁点内漂亮的两层房屋,这是其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巧家县马树镇马树社区,50岁的隋文华可以到离家不到一公里的草莓种植基地的分类包装车间工作……

  2016年以来,东莞对口帮扶云南昭通镇雄、彝良、威信、鲁甸、巧家、昭阳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选派干部人才,援助资金,通过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等,付出真情真意助力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去年底,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目前,东莞正实施加力行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助力昭通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累计引进或增资产业项目超130个

  昭阳工业园区扶贫产业园内,昭通市立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时电子”)已经复工复产。2018年5月,在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积极促成下,东莞立时(香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与昭阳区易地搬迁办达成协议,开创合作办厂的新模式。

  在立时电子带动下,去年又引进两家配套电子企业,将生产的电子零件整合生产成电子产品,减少了中间物流环节和生产成本,产业配套逐渐完整。几家企业也进一步加大投资。之后,与立时电子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也先后入驻工业园。第一个进驻产业园的立时电子,凭借一根数据线,拉起一个产值12亿元的小型电子产业集群。去年的数据显示,这些企业解决了当地18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不兴产业穷根难除,不壮产业富不长久。”放眼云雾缭绕的乌蒙山区,除了工业园拔地而起,还有优质天麻、苹果等农业种植基地让当地增收脱贫。

  据统计,2016年以来,东莞因地制宜在昭通援建扶贫车间30个,累计引进或增资等产业项目131个,实际投资超过19.13亿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4.55亿元。

  今年以来新增贫困户就近就业超1.9万人

  今年2月24日,鲁甸县的罗兴印和另外1380位老乡一起,乘坐“昭通—东莞”首趟专列到东莞返岗复工。他一家5口人,就靠他和姐姐外出打工赚钱。今年面对疫情影响,他一度担心无法正常外出务工。

  当时,跟罗兴印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失业,可能全家返贫。为了让数量庞大的昭通劳务人员正常外出务工,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提早协调东莞人社部门,做好协调服务。东莞出台“企业组织、政府补贴、集中包车”政策,“点对点”采取专车专列形式,接送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门口。截至3月底,集中输送返粤返岗15687名昭通务工人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10名。另外,还转移贫困劳动力超16万人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

  除了转移就业,东莞还在当地推广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驿站(车间)等,让部分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并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隋文华工作的草莓种植基地,就让附近几十人实现就近就业。去年,东莞日报记者在昭通采访时了解到,东莞扶贫干部了解到隋文华等人想去工作,却没有学过给草莓分类、装盒技术后,就与草莓种植基地进行沟通,并积极协调巧家县妇联,投入20万元在马树镇开展技能培训,最终让他们实现就业。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增贫困户就近就业超1.9万人。

  加力行动,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镇雄县泼机镇亨地村的贫困户申云华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2016年12月底的一天晚上,其居住的茅草屋屋顶被风吹开,申云华只能顶着被子,给4个孩子挡风雪,第二天孩子都感冒了,又只能踩着泥泞的山路,一个一个背着孩子下山看病。

  路不通、水不通、就医难、孩子读书不方便,是申云华当时的切身感受。去年3月,申云华搬进弯弯田易地搬迁点的新房子,以前的那些困难都不再有。

  在弯弯田易地搬迁安置点里,还有109户像申云华一样的贫困户在去年入住。他们新家的南面1公里,就是亨地小学,北面200米就是亨地初级中学,紧靠着安置点的东面还有一个东莞援建的泼机镇亨地卫生室。

  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但镇雄县还未实现脱贫摘帽。今年,镇雄县及其96个贫困村被列为国家挂牌督战对象。为攻克这个最后的“贫困堡垒”,东莞出台了加力行动方案,重点从资金支持、结对帮扶、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等四个方面加力。相关加力工作也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东莞统筹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2.18亿元,集中用于镇雄县及96个督战村,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在原来一个机关事业单位或一个社区结对帮扶一个村的基础上,发动实力较强、有扶贫情怀的82家企业和18个社会组织参与,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按照这种“1+1”的模式实现结对帮扶双覆盖。目前,所有企业和社会组织已与督战村完成对接工作,已拨付援助资金13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3个。

  相关新闻

  “在东莞,我学到了技能”

  来自昭通的东莞中职学生和老师一起攻克大木工三维空间建模技术难题

  日前,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师生二人攻克了大木工三维空间建模技术难题,在为学校节省教研经费的同时,也给东莞家具设计与制作的职校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攻下这项技术难题的是该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老师暨石和来自云南昭通的学生杨义明。“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通过1:1绘图的方法,将空间模型平面化,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用到大学里的工程制图知识,应该说是工科生比较头痛的专业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暨石说。

  该校家具制作训练队指导老师罗晟告诉记者,世界技能大赛是各国青年技能展示的舞台,其中大木工项目以其极具挑战的三维空间建模,让很多选手难以入门。为了攻克这项技术难题,一个多月来,暨石和杨义明每天清晨起床就到训练室,做大量的计算与推演,再进行设计与搭建模型,如此反复,师生二人每天沉浸在数字、图纸和木材搭建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二人的努力下,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

  杨义明告诉记者,非常感谢学校给自己机会,在来东莞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机会继续读书学习技能,“我从云南昭通来,家庭条件不富裕,读完初中,原本以为会和很多人一样,未来就只剩打工一条路了,但我有幸赶上了东莞教育扶贫的政策,来到轻工业学校,选择了这个专业,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指导下,学到了这门技能,未来我一定尽我所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和杨义明一样从云南昭通来到东莞学习的还有其他更多学生,他们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来到东莞。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好对口帮扶云南昭通工作,东莞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协作,招收昭通户籍初中毕业生特别是贫困生,毕业后推荐在莞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据市教育局职教高教与终身教育科介绍,从2017年开始,昭通来东莞的学生共有5280人。东莞对来莞就读的昭通学生免除全部学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2000元/年中职国家助学金;此外,东莞市加大经济投入,对到公办中职学校就读的昭通学生按每生每年给予1200元用于交通生活补助。


作者:林朝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