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全面提升执行力,强化改革攻坚突破,为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提供坚强支撑。
会议传达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有关精神,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意见》《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东莞市文联改革方案》等文件,听取了东莞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会议指出,当前,东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关口,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归根结底都要靠改革来突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机构改革、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等作出了精辟的论述;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深刻把握东莞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信心决心,全面提振深化改革的精气神。
会议强调,要强化改革攻坚突破,为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提供支撑。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四个根本性提升”“八大新突破”等目标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是破除制约各项工作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把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作为抓落实的核心内容,推动各项工作干一件成一件。要统筹协调抓落实,抓好各领域改革方案、进度和力量的统筹,确保各项改革压茬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在用人导向、表彰奖励、容错纠错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加强改革督察问责,把市委全会部署的重点工作、重点改革纳入2018年督察考评的重点,坚持以责促行、以责问效。
■焦点关注①
东莞未来三年力争实现
城市更新3万亩目标
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三年,力争实现城市更新3万亩的目标(每年拆旧建新5000亩、产业类改造2000亩、其他更新改造3000亩)。
据悉,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城市更新2.54万亩。《意见》通过后,市更新局、规划局将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起草《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和若干操作细则。
关键词 政府统筹
暂停实施零散商住类改造项目
《意见》提出,通过抓规划和计划管控,以150亩-500亩为范围划定更新单元,制定年度计划。在更新单元内统筹安排产业、商住、公建等各类用途,整体平衡经济收益和成本,“肥瘦搭配”“骨肉相连”,暂停实施零散的商住类改造项目。从市场自发、零散改造向政府规划引导的有计划、有秩序、可持续的成片改造转变,政府由原来被动接受更新诉求转为主动制定更新要求。
同时,抓市场准入和项目管控。规范基层通过合作协议、框架协议引入开发企业的行为,所有项目应当约定需经镇街政府同意为生效条件,500亩以上项目应当约定经市政府同意为生效条件。依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主体参与渠道。
此外,抓重点区域资源整合。确立政府优先收储的范围,创设国有企业土地整备模式,与城市更新基金相结合,采用国有资本主导、股权混改的方式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沿线、临深片区等重点区域土地整备,整备后可以直接协议出让给整备项目公司开发。
关键词 市场机制
鼓励村组集体土地基金、个人跟投
《意见》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权利人自改三种模式组成的改造新体系,原有村企合作改造模式融入到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模式,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
同时,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城市更新有形公开市场,建立前期服务商和单一主体挂牌招商制度,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找项目的机制。探索通过“EPC(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权”招标或公开遴选方式,引入产业园区综合运营服务企业实施旧工业区、成片出租屋活化更新。
在创新权益整合方式方面,创新了股权混合改造模式,鼓励签订收购协议、作价入股等形式,形成收购企业与村集体、土地权利人、权益人合股的单一主体项目公司。搭建开放式社会资金参与平台,引入大型开发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鼓励园区、镇(街)、村组集体土地基金、个人跟投。
关键词 产业扶持
放宽 “工改工”产权分割限制
此次改革,将强化对产业的扶持。连片“工改工”项目生活设施可跨宗地集中配置,建设配套生活区。改革放宽了“工改工”产权分割限制,工业生产使用部分允许全部分割销售,不再限定总建筑面积和单栋建筑面积,分割销售单元最小建筑面积降低至500平方米。
同时,加强“工改工”补助,在原来最高额1400万元补助的基础上,增加轨道资金、税收留成奖励。再就是支持“工改M0”,最高年限按50年配置,除政府收储后再次供地的必须公开出让以外,其余可以协议方式供地。
关键词 行政审批
“一次过”审批时间缩减到6个月内
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效率,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意见》提出,整合市级审批事项,市级审批3-7个事项改串联为并联,“打包”形成“1+N”总体实施方案,“一次过会,全程通行”,审批时间缩减到6个月内。
“工改工”审批权限将下放,其中,取消“工改工”年度计划审批,实行随报随审,不涉及完善用地手续的“工改工”改造方案委托各镇街审批,市城市更新局备案。优化城市规划审批,取消对前期研究报告的行政审查,改为由第三方机构出具校核报告,控规调整成果实行一次审核,节省控规调整审批时间。
此外,简化不动产注销登记,镇街政府、单一改造主体可凭相关批复一次性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注销全部原不动产权登记,无需由权利人单宗申请。理顺镇街村组集体决策程序,建立集体决策事项清单,镇街政府实行“一次过会,全程通行”,村组集体实行“一次表决,全程通行”,全方位降低城市更新的制度性成本。
■焦点关注②
东莞将推动100万人
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通过实施六大方面的27项措施,力争到2020年,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建立“学分银行”管理机制
根据《意见》,东莞力争到2020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开发认定100个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据悉,东莞将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将建立“学分银行”终身学习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培训学习资源,加强慕课平台建设,面向社会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和素质教育等1000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分银行”管理机制,采取移动智能教育培训模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累计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享受奖励资助优惠政策。
关键词 三年提升
实施“一镇一品”人才培训政策
东莞将实施全民技能素质三年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东莞自主培训补贴政策、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竞赛带动技能素质提升计划等,促进存量人口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
实施“一镇一品”人才培训政策。推动镇街根据专业镇建设需求,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镇街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到2020年,全市开展60个以上“一镇一品” 产业人才培训项目,由镇街财政予以保障。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实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
在扩大人力资源增量方面,东莞将实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选树培育一批“莞邑名匠”和一大批“首席技师”。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发布产业紧缺技能人才目录,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职业院校、机构引育一批急需紧缺“工匠精英”。
东莞还将通过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建设“东莞制造”博览馆,搭建多元平台,全面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议题点击
文联改革:开创新时代文化发展新局面
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文联改革方案》,提出要加强党对文联改革的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活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发展新局面,助推东莞城市文明建设。
改革结合了文联五大行动、三大品牌的推进。根据文联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配合“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行动的推进,通过“东莞好”“全民尚艺节”“到人民中去”三大品牌活动,团结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国梦主题、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