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云栗”产业成脱贫“生力军”,8000多名农民的钱袋子变鼓了。图为村民在山上采摘板栗
6月23日接近中午时分,位于泼机镇的龙王山云雾缭绕,从山下往上看去,山顶若隐若现。道路两旁的草木,露珠尚未褪去,一小段路程就把人的鞋袜沾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棵棵板栗树茁壮成长:有的枝头已经挂上果实,青色的壳斗将栗子包裹在里面;有的则尚在花期,花朵颜色淡雅,不仔细看还不轻易发觉。
每年这个时候,是当地板栗树的挂果期,到农历七月以后,果实慢慢成熟,等到壳斗裂开时,只要轻轻摇动树干,一颗颗栗子就会掉在地上,任人捡拾。近年来,镇雄县依靠板栗种植,大力发展“云栗”产业,并将脱贫大计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带动当地8000余名农户“钱袋子”变鼓,努力走出一条以“栗”致富的康庄大道。
大学生重回故乡创业
在当地人眼中,以前的龙王山是一个没有生机、光秃秃的山头,如今却换上青装,还成为当地的致富法宝,其中的转变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一个在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说起。
出生于1986年的高云家住龙王山对面,从记事起每天打开门就能看见光秃秃的山头。“那时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赚钱,没有人愿意种地,因为种地一年到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这就导致村子的土地撂荒十分严重,留守老人与儿童也越来越多。”高云回忆,到他18岁那年离家上大学时,家对面的龙王山依旧是光秃秃的。那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再也不要回来。
大学毕业后,高云先后到无锡、广州等较发达城市工作。等到事业逐渐稳定时,他将父亲接到了身边居住,但不久父亲由于怀念故土,又搬回到贫困的老家生活。这件事开始带给高云思考: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贫穷落后的家乡,但还有很多出不来的乡亲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假如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都不回去改变家乡,那还有谁会来改变它呢?
2014年,高云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回到家乡创立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时,他想起童年时期大量退耕撂荒的山地,“如果好好利用它们发展农业、林业,就可以改变荒凉的山貌,而且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对家乡脱贫致富与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后,他在龙王山的荒地上种上了一棵棵板栗树。如今,板栗树开始结果,高云曾经的辛勤耕耘也迎来了收获。
“云栗”产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由于龙王山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高云因此为种植出来的板栗取名为“云栗”,即“云端之上的好板栗”。每年,板栗被采摘下来后,公司会将其制作成包装食品后销往市场。2016年,公司第一批“云栗”正式上市,得到广泛赞誉。高云由此更加注重发展“云栗”产业,以带领周边乡镇的乡亲脱贫致富。
“现在有水喝、有饭吃、有钱花,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今年62岁的张孟松说。以前,山上缺少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喝水是村民的一件难题。老人家里每年靠种植农作物,只能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几乎没有收入,甚至还要去银行贷款买化肥、买种子。
“自从山上种上了板栗,家里、村里就发生了变化。”原来,张孟松将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滇龙公司,每年每亩能收到300元的土地流转金。同时,他还成为公司的一名员工,负责板栗树的施肥、防治病虫害及除草工作,每年因此能挣到2万多元工资。“现在儿女们在外边打工,老伴在家带孙子,我在家门口上班,不用孩子们寄钱,我的工资也足够家里的支出了。”老人笑呵呵地说。
除土地流转、进公司务工外,滇龙公司还与在公司务工的村民定下一个“分红协议”。板栗成熟后,每公斤板栗村民能收到一块钱的奖励,帮助贫困工人增加收入。
目前,公司已建设完成标准化板栗种植基地11000余亩,种植区域覆盖2个镇5个行政村,为周边的乡镇解决固定就业近3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占50%以上,解决临时就业8000余人。其中,固定员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临时员工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土地流转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6000多户30000余人,为镇雄县脱贫攻坚起到有力助推作用。
“前不久,我们已经与东莞供销集团签订了50万元的采购协议,目前也加紧与东莞美宜佳等便利店沟通协商,通过拓宽对东莞的销售渠道,作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合作项目。”高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