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上7点30分,东莞“零号病例”李某婷和家人前往麻涌星河城市广场麦当劳就餐。
随后,学生贾某某和井某进入餐厅。两人取餐后,上到二楼用餐。此时,李某婷正在和家人愉快地聊天。
就是这个在监控视频上再平常不过的细节,引起了流调人员的警觉。顺着这条线索,他们迅速摸查两名学生所在的广州新华学院,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
“德尔塔”(Delta)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尽管毒株发病进程快,但东莞流调人员的一系列部署更快。从6月22日至28日,东莞再无确诊病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一群一线的病毒“侦察兵”,他们是219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也是幕后英雄。
■流行病学调查团工作人员核实材料
“广深守不住,东莞肯定麻烦”
5月21日,广州新确诊一例本土病例。东莞流调组2分队队长吴德元看到新闻时,心里“咯噔”一下。
近来,我国本土疫情出现局部反弹。但这一次却让吴德元的神经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因为,东莞和广州的联系实在太密切了。
就在吴德元密切排查东莞与广州确诊病例的可能密切接触者时,5月25日晚,一项紧急的任务就来了——“去深圳龙岗支援,立即出发!”
容不得一丝犹豫,吴德元带着20人的队伍就出发了,次日凌晨到达后,立即投入工作。这是吴德元首次与德尔塔变异毒株战斗,也让他见识到了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厉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在疫情早期,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不到10天的时间,传了5代,传播指数高达4.04~5.0。也就是说,1个人可以传给4个人,4个人又传给16个人。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模型预测,广州疫情一段时期内大概会导致730万人被感染!
在龙岗,一干就是几天几夜。看到处于广深之间的东莞依然“无恙”,吴德元和队员们熬得红彤彤的眼睛里,散发出喜悦的光。
就在龙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时,6月5日,广州南沙有一家六口全部确诊。接到命令的吴德元和队友们来不及休息,又匆忙赶到南沙。
“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吴德元说,这次他有点慌了,广深守不住,东莞肯定麻烦,“一定要把病毒的源头清理掉”。
吴德元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6月18日凌晨,我们刚忙完工作,突然看到信息群里说东莞发现疑似阳性。”吴德元说,当时疲惫不堪的大家,瞬间紧张得“精神抖擞”。
“我们什么时候回东莞?”队员们焦急地议论着。
18日上午,东莞疑似阳性病例确诊阳性。吴德元说,当天下午,队员们无心享受南沙有关部门举行的简短欢送仪式,立即返回东莞。
“通宵达旦,又是一个循环。”吴德元说。
■南城宏远酒店临时办公室,流行病学调查团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分析线索
219名流调人员闻令而动与病毒赛跑
就在吴德元和队友收到返回东莞执行任务命令前,一道紧急的命令从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组建成立6·18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迅速开展流调工作。
219名工作人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流调处置,以最快速度与病毒赛跑,切断病毒传播链。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总指挥张泽武介绍,工作组下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现场处置组、交叉采样组、信息组和后勤保障组6个工作小组。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219名队员里有107名党员,我们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由市疾控中心罗东副主任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张泽武表示,这场战“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工作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刚刚援藏回来的黄振宇,来不及休假,担任6·18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总调度。“说实话,从高原上下来,挺困的,老想睡觉。”黄振宇说,但疫情来了,想睡也没得睡。
“流调就是与病毒赛跑,我们要跑到它的前面,阻断传播的风险。”黄振宇说,作为病毒的“侦察兵”,哪些地方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及时甄别出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是流调人员第一要完成的任务。
在流调人员中,任务最重人数最多的是现场处置组,有103人。黄振宇告诉记者,为了快速出动,协调开展,103人的现场处置组又划分为18个小分队,根据任务分工组成主现场甄排、重点场所甄排、信息汇总调度三个小组。
“接到任务,我们立即派出主现场甄排小组,并把现场重点流调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信息汇总调度小组,然后派出重点场所甄排小组。”黄振宇说,三个小组高效运行,密切配合,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风险。
第一时间摸清李某婷病例病毒源头
东莞与广州、深圳人文相通,地缘相近,联系密切。实际上,从5月21日广州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起,流调工作就已在东莞展开,找出那些与广州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切断病毒在东莞传播的可能。
6月18日,李某婷确诊,是东莞“零号病例”,工作组立即派出主现场甄排小组到达现场处理。
“夹在广深之间,流调压力不言而喻。”张泽武说,现场流调人员发现,李某婷没有流行病史,生活轨迹较为规律,也没有离开过东莞,“这为我们排查病毒源头增加了难度”。
流调人员继续详细调查,终于有了发现。“我们后来了解到李某婷的丈夫当时正在深圳住院,但并没有确诊,而且前一段时间曾回过东莞。”张泽武说,当时就推测李某婷病例可能与其在深圳的丈夫有关。
随着李某婷丈夫当天确诊以及后来的病毒基因测序,也印证了张泽武和同事们的推测。
源头找到了,那么,李某婷都去过哪里?有哪些密切接触者呢?
“我们在流调过程中发现,6月12日晚,李某婷和家人曾去麻涌星河城市广场麦当劳餐厅就餐。”黄振宇告诉记者,6月12日是周末,还处于端午节假期,星河城市广场人流密集,这一线索立即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重点场所甄排小组立即出发前往这个麦当劳餐厅。
工作人员在麦当劳餐厅了解到,有广州新华学院的学生在该麦当劳餐厅内做临时工。6月19日晚9时许,黄振宇带领20多名同事连夜赶往广州新华学院,对学校进行管控。
黄振宇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充分展现了流调人员在调查时的认真和细腻。他说,流调人员在麦当劳排查时,发现工作人员十分年轻,由于附近有高校存在,就问“你是做什么的”,而对方说是兼职的学生。这让流调人员十分警觉,因此,黄振宇带着队员立即赶往新华学院。
“事后来看,这一系列及时的动作,为我们控制疫情扩散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张泽武感慨道,此次流调工作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摸清病毒来源和找到麻涌麦当劳餐厅这个最为重要的传播点。
18000多人里找出密切接触者
“我们一下子就头大了,学校有18000多人。”黄振宇说,找出密切接触者,犹如大海捞针。
黄振宇和同事首先把曾前往麦当劳餐厅的学生初步圈了一个范围出来,随后通过走访、发问卷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部调查,甄别出所有密切接触者。
“在对全校师生开展甄别的同时,我们就已经把后来确诊的贾某某和井某‘圈了’出来。”黄振宇说。
据官方通报,6月12日晚上7:30-8:35,李某婷和家人在麻涌星河城市广场麦当劳就餐。那么,后来确诊的贾某某和井某又是怎么与李某婷接触并感染的呢?
张泽武介绍,结合对两名同学的流调情况以及反复观看麦当劳的监控视频,工作组发现:李某婷和两名学生前后脚进入麦当劳餐厅,两名学生在一楼等待取餐的时候,李某婷和家人就已经去了二楼。后来两名学生也到了二楼。其实,他们没有交流,但是两名学生没有佩戴口罩。
“两名学生与李某某的‘接触’,是我们反反复复、一帧一帧观看监控视频发现的。”黄振宇表示,工作组之所以对这个麦当劳餐厅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广州本土确诊病例郭阿婆就是在喝早茶的封闭空间内停留,从而导致的大规模传播。
与病毒赛跑,关键在于如何比病毒跑得更快!
防患于未然,捉矢于未发。张泽武介绍,今年4月,东莞就成立了由卫健、疾控公安、海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电信等多部门组成的现场溯源流动专班。
“一旦突发疫情,卫健部门、疾控部门和公安部门会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阻止疫情。”张泽武表示,在处置突发情况时,我们十分强调“三同时”原则,使得疫情处置更加迅速高效。
张泽武表示,这是我们这次本土疫情处置的重大突破,对我们流行病学现场疫情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复盘重点场所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6月20日、21日,东莞“零号病例”李某婷的密切接触者贾某某和井某分别确诊。
因为病毒,原本轻松的周末,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6月22日,东莞本土病例零增长。这是一个“久违”的好消息,就在许多市民放松神经的时候,流调队员心中的担忧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由于德尔塔毒株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过去的密切接触的概念已经不适用。黄振宇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更加严格,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曾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相处的,都是密切接触者,而去年只是2天。同时,今年还提出了次密切接触者的概念。
6月23日,由于担心麻涌重点场所有遗漏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工作组再次派出多支队伍进行复盘。
流调组6分队队长陈志云和队员们负责复盘的场所是此次疫情的重点区域——新华学院。
“我们去的时候,学校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已经全部转运完毕。”陈志云说,他和队员找到学校有关负责人员,队员们从学校接到通报开始,认真询问每一个人,复盘每一个环节。现场还有麻涌镇的公安部门,大家围在一起一帧一帧地观看每一个监控画面。
“我们要将所有信息汇总成一个链条,形成一个当时全部的场景,一帧画面都不能少。”陈志云说。
流调组4分队队员杨盛告诉记者,有一次,李某婷在一个停车场处在监控死角。为了摸清她的轨迹,就把附近能够看到的10多个监控视频,从晚上8点一直看到次日凌晨3点,各个角度反复观看,一秒都不放过。
“摸清病例轨迹,不管是否找到接触者,心里的石头都能落下了。”杨盛说。
短短四天,东莞经受住了考验
6月22日起,东莞再无确诊病例。从6月18日到6月21日,短短四天,东莞经受住了考验。
一些封控、封闭区域也陆续解封,东莞这座活力之城更加精彩,而这离不开流调人员的连日奋战。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会同东莞市卫健局、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们,随时在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流调的数据、资料,做出科学决策。
“这期间每一份通告,都是我们流调人员提供的工作支撑。”黄振宇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调查第一手的信息。
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战“疫”中,还有31名省流调支援队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以及20名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
“全省一盘棋,共筑防疫线,”来自潮州的省流调支援队代表李登峰表示,31名队员在6月18日下午接到任务后,马上整理装备出发。
看着东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李登峰十分高兴。“这次行动对我十分宝贵,我会把东莞的经验带回潮州,切断病毒在家乡传播的路径。”李登峰说。
“平日里大家享受美好的生活,流调是一个易被忽略的工作。但只有他们精准的防控,老百姓才能正常的生活。”广东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副院长黄志刚说,在这里的几天,见识了东莞疾控人“钢铁般的精神”。
“本来男生都挺帅气,女生都挺漂亮的,那天每个人都有了黑眼圈。”黄志刚说,没有涂脂抹粉,甚至来不及刷牙洗脸,“我们一天常态化工作17个小时,那天工作了20个小时”。
黄志刚表示,责任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到位,就不用来了。而这次实战,也是青年学生们把学术和论文写在东莞的战“疫”一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