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秋季学期以来,长安乌沙小学开展了陶艺、剪纸、种植等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以劳强体、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促进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捏、搓、揉、擀、划、堆……日前,记者在乌沙小学陶艺室看到,在一双双小手的麻利动作下,眨眼的工夫,一条条由瓷泥做成的泥条,被盘成“笔筒”等造型。
学生 周心语:“弄这个的时候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因为小时候有些泥土就可以(会)去玩。”
学生 李政恩:“我玩得很开心。每次我回家了都会告诉我爷爷,我都做了什么。”
据了解,乌沙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成立已有一年,目前共有20名学员,均为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该校都设置3至4节课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时间。除了陶艺,乌沙小学还开设了种植、剪纸等劳动实践课程。
学生 张静涵:“每次浇完水就盼着它发芽长大,然后等发芽之后就特别开心,结果就是拿回家之后给爸爸妈妈分享,等种了之后拿回家是第一次感觉白菜这么香,这么好吃的。”
走进剪纸课堂,学生们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在切割垫板上划着,不用几分钟,一个个团花的剪纸作品被剪出来了。
学生 刘俊语:“做的时候很专心地做,做完之后看成品就会很满意,很开心。”
对于学校开设的劳动实践课程,老师们认为不但培养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还让他们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种植知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乌沙小学科学老师梁劲贤:“对他们第一个就是动手能力方面是有很大的提高作用,第二个就是现在小孩在劳动方面是有一些缺乏,特别是种植方面,那么在我们种植过程中,除了锻炼他们动手还让他们学会关于种植的知识,(比如)植物怎么生长的,劳逸结合。”
据了解,乌沙小学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针对不同年级的动手能力,设计了“一周一活动”,实施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该校还要求学生回家通过整理内务、煮饭、炒菜、拖地、洗衣、做美食、种植花草等,让热爱劳动的意识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