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污水处理工作日见成效 ,累计建成截污管网5549公里,污水处理厂39家
根据国家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东莞市围绕水质达标和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重点部署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地下管网摸查、雨污分流、污水管网补缺漏、修复改造,健全污水管网管理制度、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方面的内容,逐步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显著提升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最终加速实现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提升,保障国省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
记者从当天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东莞市治污设施提质增效工作情况座谈会上获悉,东莞市自围绕水质达标和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部署相关工作后,至今累计建成截污管网5549公里,污水处理厂39家,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在国考断面水质方面,全市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比去年好转,其中,共和村断面水质氨氮、总磷下降幅度均超过50%,且从11月份以来基本每日达Ⅴ类。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已累计建成管网5549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39家,总设计规模为337.5万吨/日,其中有35家经过提标改造已全部试运行,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此外还在推进41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去年全市共摸查出17099个入河排污口,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累计整治7841个。
同时,东莞市开展了全市地下排水管网摸查工作,至今已摸查19875公里,其中污水及合流管道约7429公里,雨水管道约12481公里,发现雨污混错接约34853处,并要求于年底前完成重点排水分区的检测、修复和整治工作。通过验收的地下管网摸查成果数据统一导入“东莞市污水管网GIS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目前全市有23个镇街,超过1.17万公里导入系统,并生成临时管网图。
针对部分镇街管网缺陷修复进度滞后等问题,接下来,市政府将通过完善管网管理制度、加快实施管网建设和修复工程、推进污水管网接驳等措施,推进东莞市污水处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