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长安分局了解到,截至2019年11月,长安新登记市场主体19741户,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全镇市场主体总量近113030户,居全市第一,约占全市市场总量的1/10。其中,企业59329户,个体户53701户。
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及市场主体总量均居全市第一,这有力地说明,长安仍是全市乃至大湾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仍对各类投资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首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长安享受广深强烈辐射,在成本等因素考量之下,各类产业资本向长安源源不断转移;其次,长安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各种便利、提供各种服务,投资者和经营者愿意在长安扎根发展,长安享受巨大的营商环境改革红利。
上述两方面因素,是长安借以吸引各路投资的法宝,同时也是接下来让投资热土再升温的着力点。作为地理区位优势,长安要进一步挖潜,把此种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招商引资时,把主攻方向瞄准广深,要深度研究两个一线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推出有针对性的招引政策,布局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环境,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而对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是长安接下来吸引投资的重中之重。要继续着力于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力避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等;进一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将“证照分离”等创新举措延伸到其他服务环节;要多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为各类企业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提升各类扶企惠企政策的可及性;特别要增强各类涉企政策的温度,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在各类攻坚行动中采取“一刀切”举动,给企业正常合法经营造成困扰。
在更宏观的视野中,确保各类投资者和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还要增创城市的综合发展优势。企业愿不愿意扎根本地发展,除了考虑区位便利、经营成本,以及政府各种直接扶持优惠政策之外,其实更看重城市的综合环境,比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是否充足,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城市品质是否持续改善。而这些方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很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对来自政府的雪中送炭的帮扶需求十分迫切。而环顾周边,各个城市都在加快发展,对各类优质项目的争夺更加激烈。基于此,谁能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抓住自身存量优势,催生自身增量优势,从而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发展环境,谁就能获得各类投资者青睐,从而取得逆市上扬的增长奇迹。我们相信,雄踞于大湾区核心的长安有条件做到这一点,营商环境已获得各方认可的长安有能力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