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扶贫工作】从2002年起,东莞市启动以欠发达村为对象的市内扶贫工作。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启动高目标、大力度的市内扶贫,把帮扶对象由欠发达镇村扩展到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户,提出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欠发达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欠发达村基本达到脱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户80%以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
市内扶贫“双到”工作会议召开 。2010年9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中央、省驻莞)有关单位和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全市市内扶贫帮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工作会议。要求要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与助困相结合实施市内扶贫。帮助落后地区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减少公共管理支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投入,帮助落后地区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开发项目;激发帮扶对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进行技能培训,提供扶贫资金,帮助推荐就业,使其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副市长李小梅提出要通过落实帮扶主体,强化结对责任,创新扶贫方式,实行动态管理,统筹镇村和社会参与,完善组织、协作和督导机制,以促进市内扶贫取得实效。
结对帮扶。东莞实施市内扶贫帮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工作,是以各有关部门、镇街、经济发达村(社区)以及市镇有关单位干部为帮扶主体,欠发达镇村和有劳动能力低保困难户为对象,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2010年10月,东莞成立市内扶贫“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李小梅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农业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社保局、国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卫生局、供电局、残联等13个单位。同时,90个市直(中央和省属)帮扶单位和32个镇街相应成立市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日常工作机构。市镇将帮扶任务具体落实到单位和干部,市五套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镇街;90个市直(中央、省属)单位和90个发达村(社区)以“二帮一”的形式定点帮扶90个欠发达村(社区);8554名市镇干部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全市5692户低保困难户。其中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户4078户,家庭人口20019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1%。
市内扶贫政策出台。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内扶贫帮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强化结对帮扶、加大政策扶持,切实提升欠发达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加快实现脱贫奔康。2010年起,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在原有对欠发达镇村教育、卫生、社保、公共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扶持的基础上,新增市内扶贫配套政策,包括设立定点帮扶欠发达村专项资金,每年为90个市直(中央、省属)帮扶单位安排2700万元,专项用于帮助欠发达村提高发展能力,帮助低保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延长欠发达村扶贫贴息借款期限,免息期统一由原定的3年延长至6年,期满后还清全部借款;扩大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范围,从原来超出平均分摊比例的基本农田扩大到全市42万亩基本农田,补助标准保持每年每亩500元;实施欠发达镇村用地收费返还,欠发达镇及其辖内的欠发达村享受每镇3000亩用地收费返还,非欠发达镇的欠发达村享受每村300亩用地收费返还;扩大欠发达镇贴息贷款使用范围,除建设扶贫工业基地外,还可以用于土地统筹和生产经营性项目开发建设等方面。
帮扶进展。2010年,各帮扶单位集中组织干部到受帮扶村走访累计293次,市直帮扶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走访帮扶对象累计956人次,全市接受结对帮扶的困难户累计受访1.5万户次。各市直帮扶单位、镇街以及帮扶干部个人,共投入市内扶贫帮扶资金和物资价值5190万元,为24个欠发达村启动帮扶项目33个。全年市财政为欠发达镇发放扶贫贷款4.15亿元,支付利息3679万元,帮助镇街统筹土地和建设基础设施一批;为14个欠发达村提供扶持借款5400万元,帮助发展经营性项目10个,增加收入600万元;发放定点帮扶欠发达村专项资金2700万元;为经济排名靠后的285个村(社区)发放公共管理支出补助2.37亿元。9个欠发达镇全年生产总值470亿元,各项税收总额61.9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35.4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6.5%、23.6%、9.5%,各欠发达镇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0个欠发达村的村组两级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73.8亿元、46.8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1.3%、12.3%;欠发达村总资产、净资产的增速均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多;资产负债率36.6%,下降0.4个百分点。
【市外省内扶贫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东莞市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对口帮扶韶关市新丰、乳源、南雄3县(市),云浮市罗定、云安、新兴、郁南4县(市),共120条贫困村、24814户贫困户、109459人贫困人口,要求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确保有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2010年共落实帮扶项目29537个,其中集体经济项目332个;基础设施项目1623个,扶持发展贫困户经济项目27582个,劳动技能培训26149人次,劳务输出4876人;危房改造1237户;资助贫困子女读书1295人。
【映秀恢复重建】2010年9月,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任务完成。援建工作从2008年8月开始,东莞市投入对口援建映秀镇资金111519万元,其中省统筹资金21519万元,市财政统筹资金90000万元,包括市慈善会接收的捐款20163.28万元,市红十字会接收的捐款3820.62万元。援建项目55个,分为“资金补助”和“交钥匙”两种援建方式。其中“交钥匙”工程由市援建工作小组工程管理处组织建设,共36个项目,总投资65809.21万元。建成安居房62栋597户52382平方米,中心卫生院1所3451.01平方米,综合市场1座2477.61平方米,震中纪念馆1座5388平方米,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5000立方米,市政道路19条、全长7.41公里,市政桥梁3座,修建防洪河堤4.8公里,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2466平方米的映秀湾公园;“资金补助”项目19个,由映秀镇政府组织建设,总投资45709.79万元,建成农村永久性住房408户,安置房1478套,8个村卫生站、7个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及农村供水、公路等配套设施。
【对口支援新疆】2010年5月,东莞启动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全年实施援建试点建设项目3个,包括:一、50团小城镇项目,建成职工住房及配套216套,小城镇道路2.77公里,完成面积5500平方米的职工教育文化培训活动中心主体建设;二、49团温室大棚项目,建成温室50座、大棚100个(每个长80米×宽15米);三、41团东江花园小区住房建设补助项目,计划建设职工住房250户,六层砖混结构,完成二层主体。此外,东莞市海外联谊会和东莞市凤岗嘉辉塑胶五金制品厂分别向农三师图木舒克市高级中学捐赠30万元和40万元。2010年6月,东莞市组织制药、食品加工、能源开发等行业的22家知名企业参加第六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达成合作项目3个,合计23.12亿元。
【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县】201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对口支援安排,东莞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通过派出援藏干部、拨付援藏经费、发动社会捐款等方式,继续从农业、旅游、文化、医疗、培训等多个方面对口支援林芝县。援助资金及物资折价688.5万元,其中市财政支持援藏项目资金123.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565万元,主要建设有林芝县职工食堂改造、布久乡小学学生宿舍楼、林芝县政府大门改造、百巴镇敬老院新建及附属工程、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小学宿舍楼等5个项目。同时,东莞市通过组织考察活动、借助媒体力量等推介林芝县,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林芝县的了解,营造积极支持林芝县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林芝县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400万元,同比增长21.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同比增长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