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到汕尾,从汕尾到河源,从河源到肇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林德全驻点贫困地区已满10年。从25岁到35岁,从大学生村官到扶贫队员,他辗转三地七村,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扶贫一线。
一条条地数过丈夫的微信朋友圈,林德全的妻子黎妍茗发现,一年200多条信息全部都与扶贫户相关。电话那头,黎妍茗谈及丈夫一度哽咽,她说:“十年扶贫路,我只希望他健康平安,做梦都没想过他能获得全国表彰。”
过去的10年,林德全曾因过度劳累而昏倒在地,也曾因年幼的儿女高烧、无人照料而举棋不定。“我一直坚持,是为了看到脱贫攻坚战胜利的那一天。”林德全说,“我只是千千万万扶贫队员中的一分子,‘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荣誉属于参加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每一位战友及其家人,属于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单位、组织和热心人士。”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1年前,25岁的林德全刚考上“大学生村官”,在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担任主任助理。2010年夏天,林德全告诉当时的恋人黎妍茗,自己要去陆丰扶贫。
黎妍茗一口答应了,她知道林德全真正把扶贫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扶贫后一年,林德全从白净的大学生变成了精瘦的村干部。2011年,与妻子结婚当天,林德全已然又黑又瘦,亲朋好友们几乎认不得这个曾经的帅小伙。
2013年,当第一轮扶贫任务结束后,林德全帮扶的汕尾市陆丰市3个贫困村、全部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实现各村集体年经济收入16万元,78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伴随着第二轮扶贫工作的到来,林德全的大女儿出生了。拥有第一轮扶贫经验的林德全说服家人,踏上了帮扶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上洞村和吉安村两个省定贫困村的“征程”。
在三年帮扶后,河源市紫金县的两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均翻倍,达到脱贫标准。2016年,林德全再次说服妻子,踏上了第三轮扶贫开发的征程,参与帮扶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北市镇国光村两个省定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
2019年初,新三年精准扶贫计划开始,领导询问扶贫组参加意愿时,林德全第三次打通了妻子的电话,他说:“扶贫也许是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我不想半途而废,想与乡亲们一起见证胜利的时刻。”
一通电话打动了妻子,也打动了林德全的“战友”。几乎所有人都选择留下扶贫。他们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天收割2万棵大芥菜
10年扶贫路,让林德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3天收割2万棵大芥菜。林德全说:“这种集体、团队齐心协力共克难关的感觉,让我此生难忘。”
在广宁县,林德全和队员们帮扶国光村大力发展大芥菜、青花椒等种植产业。2018年下半年,广宁县北市镇国光村充分利用有利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建立了占地11.55亩的大芥菜基地。
临近春节,大芥菜喜获丰收,但两万棵新鲜的大芥菜必须在3天内收割上市。为节省成本,整个坦洲扶贫工作组全体成员和国光村全体干部团结一致,跟20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一块动手。
在蔬菜打包好后,林德全马不停蹄地驱车300多里,把农产品运回坦洲,将客户订购的大芥菜一一送货上门。田头地边、村头巷尾、工厂车间、机关饭堂等都留下了扶贫队员送货上门的身影,直到次日凌晨0时30分才全部送完。
驻村期间,林德全走访入户,访贫问苦,完成了自然村村牌设置、应急便桥抢修、国光村路灯、石仔村文化室、文体广场等民生项目。通过多措并举,国光村40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000多元增至2020年的17000多元,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2.95万元增至2020年的11.1万元,2019年底国光村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