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哥,无啰嗦”这是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穗巴士”)司机和技工们的口头禅。这位同事们口中的“生哥”,名叫贺金生,在开了15年公交车后,于2009年成为新穗巴士汽车修理工人,至今已跟公交车辆打了20多年交道。由于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和主治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他成为了新穗巴士的“车大夫”。与此同时,出色的修车技艺,也让他成为了新穗巴士两千多名员工敬佩的汽车技术革新能手。车辆出故障了,同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而他宽容、亲切的待人态度,又让他成为了80后、90后等后辈眼中的温柔大哥。
同事眼中的
“救星”
去年排除车辆故障1028次
每天围在汽车周围,钻进爬出、敲敲打打、洗洗擦擦,这是贺金生每天的工作状态。“已经习惯了,现在一天不摸车,我都浑身不舒服。”自踏入公交车行业以来,贺金生与车辆打了20多年的交道,角色从修车工到公交车司机再到新穗巴士的技术骨干。
在作为技术骨干之前,贺金生已经开了15年的公交,安全行车达182.5万公里,跑遍了整个广州市。期间,他从未与乘客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做到了零投诉。“开公交车经历,让我知道车辆安全对司机和乘客的重要性,这让我在检查车辆的时候会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贺金生说。
检车隐患不是轻松活。“在夏天,地面温度高,加上车辆发动机散热,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贺金生却坚持深入各个公交车总站,对公交车进行检查维修。”新穗巴士维修厂厂长梁维雄说:“他每天要检查4-5条路线的公交车,每两个星期内要完成所有车辆的检查,工作量相当大。”
谈及排查车辆隐患,贺金生讲述了一段经历。2010年夏天,他在检车中发现了一个大隐患,一辆公交车的气瓶高压组合阀和蒸发器都结冰了,“这就意味着车里90公斤的煤气正在泄露,一不小心的话就会引起爆炸,这种安全隐患问题开不起玩笑。”
“检车时,小问题就地修补,大问题和同事一起找出解决办法,尽量当天解决。”贺金生工作时认真负责、扎实肯干,司机们一看到他就称“救星来了”。据悉,2014年,贺金生检测发现并排除车辆故障1028次,排除安全隐患101次,为公司避免了不可预估的损失。
技术革新的
能手
一年解决大燃耗车辆500多台
作为公交车“医生”的贺金生,主治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2009年成为新穗巴士汽车修理工人至今,他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对每一辆报修的营运车辆,都坚持“爱车例保多检验与维修”相结合,力求一次性解决驾驶员报修的问题,避免重复报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而让新穗巴士公交车司机们最津津乐道的,便是贺金生为每一台车辆建立档案,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针对不同车型为驾驶员制定节能驾驶操作手册,节省了大量的燃耗成本,为城市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交车司机何师傅说,贺金生还曾给公司的线长和司机们做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培训后,很多常见问题司机们都能自己解决了。他回忆,有一次赶上客流高峰期,一辆巴士启动不了,司机按照培训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检查,发现原来是线头松了,“以前只要是汽车启动不了,不能开了,司机们就会打电话回公司,等待救援,既没有效率,又阻碍了交通。”
同时,贺金生还不断改进维修技术,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耗车治理工作。为达到公交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他主动学习LPG车辆改装技术,为全市公交车割断“黑尾巴”作出贡献;为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他还自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辆技术,成为新能源车辆的技术能手。据悉,仅2014年,他解决公司大燃耗车辆500多台,解决冒黑烟车辆128台。
后辈眼中的
温柔大哥
将技术毫无保留传给兄弟
作为新穗巴士修理厂节能攻关小组组长,贺金生深深地了解到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员工的工作激情,他不仅要关心技术,更要为这些组员操心。
早在2012年,贺金生就被领导派到基层管理技术,期间遇到了一些不愿意按时上班的80后员工。“我当时思想比较传统,认为你不上班,就必须扣工资,结果就引发了矛盾,有些年轻人甚至当面骂我。”
回家后,贺金生和当老师的妻子交流,“最后我想通了,如果不改变交流、沟通方式,工作就没办法进行。80后、90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都不一样,要区别对待。”贺金生介绍,对80后组员,他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而对90后组员,他则会适当保持距离,“他们不喜欢管得太多,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有了这些经验,贺金生现在管理这帮80后、90后组员时,游刃有余。闲暇之时,贺金生还经常和这帮90后组员一起喝咖啡、唱K。“生哥就像个温柔的大哥一样,有什么不懂问他,他都会很耐心跟我们讲。”贺金生的同事小吴说。
在贺金生看来,“自己不是师傅,而是队伍中的兄弟”,因此他常把自己懂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队伍的每一个兄弟,而不论谁有困难,他也会主动帮助。在他的带领下,现在攻关小组这支队伍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