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16日驻村以来,广州市黄埔区政协办公室派驻广东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新圩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邹文龙坚持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热心打动民心,用真心换得真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
“亲戚书记又回来了……”这是当地帮扶对象看到邹文龙时常说的一句话。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邹文龙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为新圩村投入精准扶贫资金920多万元,让扶贫政策在当地落到实处。
邹文龙(左二)在新圩村开展帮扶工作。
派驻贫困人口大村用脚丈量民情
“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村道全部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农田水利亟需修缮,村中基本没有像样的产业。”邹文龙回忆到新圩村报到时了解到的情况。该村共有1148户村民,村子是由大岗村与原新圩村合并成的新村子。村内各地生活条件参差,其中大岗山区片10个自然村自然条件恶劣,没有网络。
“那时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210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才4万元,是当时整个阳山县的贫困人口大村。贫困户有124户共329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215元。”如何稳定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如何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如何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这些都是摆在邹文龙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快速准确掌握村情民意,让村民和帮扶对象配合工作,邹文龙特意穿上参军时所穿的旧迷彩服和解放鞋,力争在生活习惯上更接近村民。深入村民家中走访时,除了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外,邹文龙还与村民代表召开村小组会议,共商脱贫对策。
啃下硬骨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新圩村要实现全面脱贫,要从多方面着手。”邹文龙说,具体脱贫工作包括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帮扶对象危房进行改造,完善水利、道路、灯光照明、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帮扶对象子女教育水平……“只有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为此,邹文龙严格按照既定帮扶规划协调各方力量抓好落实。
扶贫要扶牛鼻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修好了水利,新圩村主要农作物七拱大米及淮山才能丰收。村里6300米长的桂花主水渠长期被淤泥堵塞,严重影响500亩农田的灌溉。针对该情况,邹文龙向帮扶单位申请资金41万元,对村中水利进行全面修缮,解决困扰该村十多年的水利基础设施问题。
此外,自然条件恶劣,网络不通,让新圩村的致富路走得异常艰难。新圩村大岗片区没有网络,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及农村淘宝建设。邹文龙积极协调阳山县电信局及帮扶单位支持,共同投资42万元合建大岗片农村信息化建设扶贫项目示范点,解决当地的网络问题。
新圩村部分自然村道路没有硬底化,邹文龙多次往返奔波广清产业园,协调爱心企业无偿投资70万元,共完成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设2000米。为长期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根据县统一安排,邹文龙在村中主导建设光伏电站。但是,要让村民接受这一新鲜产业并不容易。“建设电站要征地近200亩,赔偿清苗上万元。从确定建设方案到在确定期限内完成送电,建设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非常紧迫。”邹文龙称,为尽快推进该工作顺利完成,他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后来,征地补偿没有发生任何民事纠纷,村内的两个电站都按时保质地开展送电工作。”
“扶贫必扶智,教育是脱贫的根本出路。”这是邹文龙对扶贫的认识。到岗后,邹文龙积极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点对点的指导和帮扶。当得知新圩村属地的新圩中学住校生长年没有热水洗澡,邹文龙立即协调爱心企业捐赠价值6万元的热水器一套,解决了学生的洗澡问题。同时,他发动好友贺东锋无偿捐资30万元,为新圩中学所有教室安装多媒体一体机。从此,该校彻底告别了靠粉笔写板书的时代,阳山县电视台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在得知阳山县教育局要在新圩中学开展学生住校试点工作,但该校设施落后、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住校需求时,邹文龙毅然往返奔走,为学校争取捐资35万元,全部用于改装学生饭堂及宿舍基础设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漂亮成绩单
多年来,邹文龙以真心关怀、帮助每一户村民,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心中,已经有一部关于帮扶对象的活词典,每户帮扶对象住在哪里、家中收入状况、子女上学情况、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他都能做到如数家珍。此外,他还在村中建立帮扶对象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及时将帮扶动态发布到群上,让外出务工人员了解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帮扶期间,邹文龙不间断地撰写扶贫日记,全面记录与帮扶对象的交谈内容,并且将每一名帮扶对象的困难一一记录下来。
“我不后悔在这里扶贫,只是有时候觉得有点亏欠家人。”邹文龙说。父亲两次中风住院,需要他照顾时他不能陪在身边;女儿中考和高考两次大考他也没能陪伴;妻子是一名警察,有时周末也要在单位值班,碰到一级勤务时还要在单位24小时备勤。女儿常常一个人在家,到了晚上害怕时,邹文龙只能用打电话的方式陪伴她……
令人欣慰的是,在脱贫攻坚战中,邹文龙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今,新圩村全村124户帮扶对象329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215元提高到10832元,村集体收入也从4万元稳步提高到如今的15万元。通过帮扶,全村124户帮扶对象“八有”指标全部提前实现,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新圩村的建设真正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扶贫目标,这些都离不开邹文龙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