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个人,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获得表彰。
这支医疗队的队长就是来自广医一院的副院长、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张挪富教授。
2月1日一接到“战令”,他便带领广医一院7人“先锋队”直奔武汉,驰援三家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西院。
17年前,他跟在老师身边“抗非”,为患者插管时受到感染,他笑对病魔,康复后又重回一线“再战”,被誉为“抗非”英雄。2月1日临危受命,这次轮到他带队。
“把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他像17年前抗击非典时的钟南山那样主动请缨,主动挑起重担。
改造ICU: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
“把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刚到协和西院,张挪富主动提出承担救治危重病人的重任。当时院区已收治了200多名重病人,至少有10%是危重的,需要插管。然而,ICU却一个患者也没有。原来协和西院区以收治外科病人为主,它的ICU并不是负压病房,不符合收治传染性病患者的要求。
“这相当于等着我们过来开科。”张挪富遇到了第一个大难题:没有救治条件,怎么办?创造条件也得上!
2月2日,他便带队改造ICU病房。团队成员、广医一院ICU副主任徐远达教授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在病房安装一个带有过滤效果的抽风口;二是关闭正压,采取开窗通风的方式。第一个方案工程大、耗时长。但当务之急是与时间赛跑,救人要紧!张挪富决定用第二个方案。他马上与院方沟通,在同一层楼的东西两侧分设办公区和病房,中间是电梯。病区需要缓冲区,他又在ICU门前加设三个铁皮屋作为缓冲,以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院感防控要求。短短一天半时间,ICU便完成了改造。
“我们要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让危重症患者尽快能住进来,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2月3日晚8点半,协和西院ICU正式接收病人,随即,张挪富组织ICU主任徐远达、医生席寅等医护人员收治了两名危重患者,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他深知,这是在跟时间“抢人”,早一分钟给危重症患者进行有创通气支持,就多一分与病魔斗争到底的把握!
放出“狠话”:按战时纪律严管!
ICU病房改造好了,但病人越来越多,5、6天内,20张病床全部收满!张挪富和他的“战友”们几乎每天都在忙乱和抢救中度过。
“一开始,病人很重,人手不够,设备欠缺……死亡率自然下不来。最初一段时间,挺沮丧的。”张挪富坦言。按照正常的医护比,每张ICU病床要配1名医生3名护士,他立即请求支援。2月7号,广医系和广东其他几家医院的ICU医护人员前来驰援。跟其他医院派出的整建制团队接管病区不同,张挪富带的是一支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他们平时工作习惯、工作要求都不尽相同。但20张病床的ICU病区,终于凑齐了70人左右的医护团队,虽然还达不到正常的医护比。
“但我们是来打仗的。轮不到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开始,我们必须上!”张挪富向“战友”们喊话:“现在就是在战场上,我们就是战士,没有纪律不成方圆!”为了统一指挥,他“狠”下心来,按照战时纪律严格管理,有序排班。“防护用品不达到标准、防护穿戴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进入,不管他是谁!”张挪富放话,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哪个岗位,进舱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要有空,他都会去亲自“监工”,盯着每一位进舱队员把每个防护细节都做到位了,在他们的衣服上写好名字才允许他们进舱去。
明确目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17年前,张挪富跟在老师钟南山身边抗击“非典”。“非典”一疫过后,他一直在呼吸科领域深耕细作。此次临危受命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驰援武汉协和医院,他在呼吸传染病救治“沙场”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派上了大用场。
作为统领几十号医护人员的ICU团队的“主帅”,他提出明确的目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但当协和西院的新冠重病人迅速增加至800个左右时,只有20张床位的ICU病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但危重症患者等不起!
“单纯增加数量,没有恰当治疗,死亡率是很难降下来的。”于是,张挪富向国家卫健委领导建议,在协和西院16个普通隔离病区分别增加一间可开展有创通气治疗的病房。这个建议马上被采纳,相当于增加了数十张ICU病床,缓解了危重患者“人等床”的困境。
成功拔管:从激动到习以为常
2020年2月20日,协和西院ICU病房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团队奋战20天后,首次成功为一名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
张挪富解释说,进入ICU治疗,是患者维持生命的最后关口,插管上呼吸机是在ICU里主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意味着治疗离成功又近了一大步,病人不久便可以转回普通病房了。
首例成功拔管,给张挪富和他的战友们极大的鼓舞。2月25日,协和西院ICU再传喜讯,又有两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其中有一位女患者经历了20天的有创呼吸机治疗,三次得到钟南山院士团队远程会诊支持,情况逐渐好转,也转出了ICU。
“有了第一例,就有第二例,现在成功为患者拔管,队员们也习以为常,不再那么激动了。”当下,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优化病人管理,保证患者转到普通病房后,不发生病情恶化而再次插管。同时,通过院方协调资源,让更多危重症病人及早获得气管插管治疗,把握救治黄金时间。
截至3月9日,在张挪富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协和西院ICU病区累计收治危重患症者62名,50人使用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用上了ECMO(“人工肺”)治疗,13人成功拔除气管插管,15人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铁汉柔情:心疼“战友”,他不止一次落泪
“我是这支队伍的‘管家’,我把他们带来,也要全部带回去。”为了给队员们提供好后勤保障,张挪富除了“专家”的头衔,又多了一顶“管家”的帽子。这位做事雷厉风行的“管家”细心温暖,保护队员不受感染,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仅有的两套正压头套,在消毒过程中被消毒液泡坏了,危重病人来了,等不及,医生护士只能徒手插管。这种状态下,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他们不畏生死,那是我的人啊……”在武汉接受媒体采访,回想当初这一幕时,张挪富不禁哽咽。他多方筹措,向广州“战友”们求援。很快便借到了5套正压头罩。
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提起战“疫”中这些“过命”的兄弟姐妹,张挪富不止一次落泪。
张挪富到武汉后第一次流泪,是因为一张照片。那一晚武汉很冷,几名“战友”很晚才下班,走出病房,拍了一张合照发到群里。看到他们疲惫的身影,张挪富泪流满面。“当天夜里,我失眠了。”他被他的“战友”深深感动,他问自己:“他们这么拼命,作为队长,我能为他们多做些什么呢?”
当好“管家”:从物资设备到一日三餐都过问
每天一起床,张挪富的大脑便不停在救治方案、人员管理、物资设备、一日三餐……各种主题间来回“切换”。
这一个多月来,除了救治病人,他还帮队员协调联系车辆、解决每天的交通问题;得知很多队员出发太紧急,衣物不够,他又帮忙筹羽绒服、保暖内衣;大家抗疫时间久了,头发长了,他又联系理发师上门理发;正月里,得知队员饮食不习惯,有的经常吃泡面,他想尽办法,让队员们吃上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
“有张院长在,我们感觉任何事情都可以请他帮忙解决,天塌下来也有他撑着。他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一线当中去,毫无后顾之忧。”队员李雯静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向前,胜利可期!”眼下,张挪富最大的心愿是ICU病房里的患者能够在整个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安全度过难关。他说“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这比什么都好!”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韩文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