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才能为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截至4月12日11时22分,佛山市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人数已突破一百万,累计接种1132488剂次。这一个个数字,都是奔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用数不清的汗滴浇灌而来的。
彭惠诗,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二门诊护士长,该院成人接种门诊的“总协调”。去年11月接下统筹、协调该院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艰巨任务后,她毅然提前结束产假,将嗷嗷待哺的女儿和正面临小升初关键阶段的儿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全身心投入到接种工作中。
遗憾
疫情严重时未能奔赴抗疫一线
今年39岁的彭惠诗,至今已在护理领域工作了18年。18年里,她历经产科、妇科、儿科、新生儿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有着丰富、专业的工作经验。认识她的人,都称待人亲切而热情的她为“阿诗”。
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正当同事们都写下请战书,要求上一线抗击疫情时,她心里颇为着急,也充满了遗憾。因为,彼时的她正处于二胎孕期。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却未能上‘战场’,肯定是一个遗憾。”彭惠诗说。
没能奔赴抗击疫情一线,但责任感强烈的彭惠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因孕期而耽误过一项工作。直到入院临产的那一刻,她还在通过电话跟进工作。
抉择
国家用得上我时再累都要坚持
2020年7月,彭惠诗的女儿出生了。根据相关的政策,女性职工的产假将近6个月。
2020年11月,作为顺德唯一一个成人接种门诊,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二门诊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织医护人员为重点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彭惠诗在该院成人接种门诊的筹建时曾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这个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她的参与。
得知了情况后,彭惠诗二话不说,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承担起了“总协调”的职责。
作为“总协调”,不仅前期的各项专业培训她都要参加,她还要组织、协调接种医护人员,对接疫苗的入库、管理,还要随时处置各种上级的指令,解决临时、突发状况。一天下来,工作的电话一直没停过,甚至到凌晨时,还会有不少电话打入,向彭惠诗咨询接种的各种问题。一天下来,彭惠诗经常因为沟通说话过多而声音嘶哑。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面向普通群众开放预约后,彭惠诗和同事们更忙了。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她还需要及时顶岗,俨然一个“全能型选手”:解答群众疑问,指导资料填写,网上录入资料,接种疫苗,叮嘱注意事项……
有一次,因为太累了,下班后回家的路上彭惠诗出现了交通意外,双腿都受了伤。然而第二天,她又如期出现在了接种现场,依旧像没事一样跑上跑下安排工作,同事们都心疼不已。
“国家用得上我时,不能再有其他借口,再累都要坚持。”彭惠诗说。
愧疚
每天最多只能看孩子半个小时
提前回到工作岗位时,女儿才4个多月大。由于丈夫也是医护人员,也无暇照顾孩子,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妻俩决定断母乳将女儿托付给了住在容桂的外公外婆,儿子则由奶奶照顾。
实在太想孩子的时候,彭惠诗会在晚上忙完工作后,从大良去容桂探望孩子,但每次相处的时间最多就半个小时。
虽然女儿才几个月大,但是已经会认妈妈了。每次要离开时,面对哭着扑过来要抱抱的女儿,彭惠诗都难过不已。但是,她又不能不离开,因为第二天还有工作等着她。
儿子现在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开始步入了青春叛逆期,也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说起孩子时,彭惠诗瞬间泪水满眶,满是歉疚。但是,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和儿子解释了自己工作的内容后,她发现儿子懂事了很多。
“孩子需要我们,群众也需要我们,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在特殊时期里需要取舍,希望能给孩子做个表率,让他们慢慢明白责任的意义。”彭惠诗说。
心声
一起行动共筑防疫钢铁长城
因为疫苗的到货时间不定,不管何时来到,彭惠诗都要及时安排各个岗位的同事到位,服务前来接种的市民。有一次,彭惠诗一直和同事们一起忙到晚上11时左右,才完成了当天的接种任务。
每天不停地奔走、协调,这对彭惠诗来说体力也是个挑战。一天下来,常常累得不能再说话。但是,彭惠诗说体力的消耗对自己来说不是问题,她最担心的,让她心理压力最大的,是接种的安全。
为了保证接种安全,彭惠诗要求各岗位、各环节都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每天都紧绷着一根弦。
面对接种对象,她总是耐心地进行科普,并一再叮嘱要留观够30分钟才可以离开,一些着急离开的市民在彭惠诗的劝阻下,也乖乖地配合了。
“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再辛苦都没关系,只要接种安全了,大家得到了保护,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彭惠诗说,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明白接种疫苗的重大意义,积极前来接种,一起行动起来构筑防疫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