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典型人物

荔枝成致富源 期待乡村游

徐闻县龙塘镇赤农村第一书记吉进波在产业扶贫上有想法、有心得

2021-06-16 15:38:52 来源:珠江商报

  博赊港周边环境得到修复,港口边上建成崭新的乡村振兴党建文化公园;荔枝种植基地里,贫困户凭着双手勤劳致富……见证着村子点点变化,徐闻县龙塘镇赤农村第一书记吉进波更加坚定了脱贫攻坚的信念。而如今的赤农村正在党建引领下,激发出脱贫内生动力,荔枝种植等产业项目成为了贫困户的致富源泉,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更让村民期待。

  【受助村档案】

  徐闻县龙塘镇赤农村下辖14个自然村和一个农场,全村共有1043户,总人数4646人,有劳动能力2168人。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6年开始,顺德区伦教街道对口帮扶赤农村。2019年年底,赤农村经上级扶贫部门实地验收,累计脱贫81户,2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顺利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第一书记故事:

  离开幼子赴脱贫攻坚一线

  今年35岁的吉进波原本是顺德高新区管委会的一名普通干部,2019年5月,他临时受单位举荐,派驻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农村任第一书记。初到赤农村,吉进波并不适应,倒不是因为村里环境艰苦,而是初为人父的他太过思念家里的“吉宝宝”。相隔千里,父子只能通过视频相见,孩子的哭声常常让吉进波心如刀割。

  “我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孩子。”说到这里,吉进波的眼睛有些湿润。

  尽管思念在心底里千回百转,但吉进波并没有向单位诉说自己的难处,而是咬牙挺住,离开刚满3个月的儿子,背负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吉进波原先一直从事机关工作,基层经验偏少。他坦言,履职第一书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吉进波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出点名堂。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赢得村民的信任,吉进波和工作队同事每天深入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家中,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听不懂雷州话,吉进波就请包片干部或扶贫专干帮忙当“翻译”。入村不到两个月,吉进波就走遍了全村所有贫困户,他还发挥自己的电脑特长,协作村两委干部一起处理表册、上报材料、熬夜加班,体验着驻村扶贫生活的苦与乐。

  “他工作扎实,能吃苦,接地气,和群众打交道不摆架子,是带着真感情来驻村扶贫的,是来真正帮我们做事的,他是顺德派驻我们赤农村的第三任扶贫干部,顺德的干部各个业务水平都很高,能力很强,我们村两委干部都非常佩服!”赤农村党总支委副书记给了吉进波很高的评价。

  正是靠着真情的付出,当地村民才慢慢认可了这位“初来乍到”的年轻干部。

  扶贫亮点

  荔枝产业为贫困户增收

  赤农村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农产品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然而,该村发展农业面临重重困难,一是当地年降雨量少,农业生产大多靠地下水,农业生产条件差,造成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二是优质耕地较为分散,无法集约大规模种植,导致产量较低;三是村内部分机耕路路况恶劣,通行能力差,下雨天气,很难将农产品向外运输;四是当地产业发展没有科学管理,村民普遍收益不高。

  “村里的土地虽然比较干旱,但还算肥沃,只要引入种植技术,稍加利用,就可以增加收益。”吉进波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点。

  为此,他积极推动引入了当地优秀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荔枝种植项目,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示范基地+贫困户种植能手+贫困户分红”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好处也很明显:收购公司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荔枝产品,通过贫困户种植能手带头示范,激励积极肯干的贫困户勤劳致富,以点带面,逐渐扩大赤农村种植荔枝的规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广泛推广荔枝种植产业,赤农村的经济收益得到有效提升,初期种植450余亩荔枝,贫困户的带动率已达60%,利用产业扶贫,带动5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去年9月,当地荔枝产业收成40万斤,收益达200万元,为贫困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就业

  龙塘镇赤农村的博赊港曾经是1950年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起渡点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掘红色事迹。吉进波积极发动所在单位、对口协作单位及社会企业,筹资近300万元,建设博赊港红色教育基地。

  吉进波说,博赊港红色教育基地定位为乡村振兴党建文化公园,希望借助博赊港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综合43军渡海作战遗址,建成粤西地区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建成了,怎样用好?对此,吉进波有更长远的谋划:即通过保护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同时依托周边特色海洋资源,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海钓观光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带动乡村红色旅游发展,为贫困户创造更多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

  此外,吉进波还联动帮扶组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申请佛山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8万元,助力赤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美丽家园,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通过在村里增加垃圾池和清洁电动车,进一步做好农村保洁,优化人居环境。


作者:陈家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