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村档案】
芒海村位于徐闻县南山镇最南端,下辖4条自然村,贫困户66户共206人,2016年之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310元,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5月,顺德区容桂街道办牵头同湛江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进驻该村进行帮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9年年底,芒海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69元,全村贫困户100%达到脱贫标准。
第一书记故事
“职场小白”
变身“多问题”书记
2018年,李杰从顺德边防检查站转业,成为了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环运局的一名干部。刚转业到地方的李杰缺乏地方工作经验,对农村工作更是一无所知,相当于是一个“职场小白”,但当接到扶贫任务时,他说:“我愿意接受挑战。”2019年5月,李杰来到徐闻县南山镇芒海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到芒海村开展扶贫工作时,语言不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当地政策规定和工作方法不熟悉等困难并没有难倒李杰。通过积极学习上级相关扶贫政策文件和参加扶贫工作培训等,李杰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主动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当地的村“两委”干部笑称李杰是“多问题”书记。
驻村后,李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门逐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用一个月时间对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李杰不仅掌握了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李杰明白制度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制度先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并与当地镇政府、镇驻村工作组和村“三委”多次座谈,出台了芒海村的《村规民约》,“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省时省事省力”。实践证明,芒海村《村规民约》的出台,从环境卫生、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行为习惯、婚姻家庭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制度上把支村“三委”工作和全体村民的言行纳入规范化轨道,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也提升了全体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
扶贫亮点
寻得致富带头人打造黑山羊养殖产业链
在入户调研的过程中,李杰了解到,徐闻黑山羊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芒海村也有村民散养黑山羊,只是规模不大。李杰多次请教有黑山羊养殖经验的村民,召开座谈会,又经村“两委”干部沟通协商同意,推动黑山羊养殖项目在芒海村落地生根,打造黑山羊养殖产业链,从而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李杰说,黑山羊养殖专业人士负责管理实施,这就需要有一个既有经济头脑,又愿意带领全村致富的人,也就是扶贫工作中所说的致富带头人。
怎样寻找致富带头人?刚开始的时候,李杰的目光重点放在村民身上,经多方寻找未果,工作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的李杰脑海中灵光一现,“既然在村中寻找不到,可不可以在本村外出工作的乡贤中寻找呢?”通过询问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中本村的扶贫专干,李杰终于找到村中乡贤梁长府,由他牵头投资黑山羊养殖业。如今,芒海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有3亩多,养殖黑山羊100多只。
对于黑山羊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梁长府很有信心。梁长府表示,他希望用一年时间探索完善养殖技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和供销制度,“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扩大养殖基地,目前正在协商3个场地,其中一个场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计划由对方负责场地及资金,我们负责技术、管理,目标是5年内养殖3万头以上的黑山羊。那时候,我们会优先聘请村中贫困户作为工人,让他们在家门口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村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村民们悠闲地在整洁的村道上散步;文化公园内绿意盎然,大人带着小孩玩耍,老人使用健身设施锻炼身体;入夜以后,村中的党群服务中心里亮起了“顺德美的广场”几个大字……近年来,芒海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子也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的。”李杰还记得,以前,芒海村的村道上遍地黄泥,村民出入非常不便,而文化公园更只是一块烂地。随着村里推进了道路硬底化建设,建起了文化公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多了很多新的活动阵地。
曾经的芒海村因为保洁经费不足,村里环境卫生一直都不是太好。对这一问题,李杰多方奔走,向原单位领导汇报,协调广东易洁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向村里捐赠了清洁工程农用车一台和四十个垃圾桶,有效解决了村里垃圾清运问题,同时也为贫困户解决了一个公益性岗位。
此外,在了解到村小学文化娱乐用品不足时,李杰积极联系朋友,在2019年6月,容桂赛科尔电器、鼎佳电器、环欣公司捐赠了篮球、羽毛球等价值6000多元的文娱用品。在驻村工作中,李杰彰显军人本色,用心用情帮助村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