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典型人物

收入节节高 村貌大改变

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第一书记王羽强日夜兼程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2021-06-17 10:24:52 来源:珠江商报

  自从成为了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的第一书记后,王羽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日夜入户访问贫困户,掌握贫困户信息,了解他们的动态,日夜兼程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在驻村工作组的精准帮扶下,文部村集体收益节节攀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受助村档案】

  文部村位于徐闻县海安镇东北部,占地约10.5平方公里,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511人。该村民风纯朴,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集体经济项目薄弱,道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活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经过多年来的脱贫攻坚,文部村贫困户100%达到脱贫标准,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78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513.1元。

  第一书记故事:

  劝导辍学少女重返校园

  2018年6月,王羽强被顺德区应急管理局派驻到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工作后,王羽强快速转换角色,经常走村串户,了解文部村的整体情况,每走访一户贫困户,便对该户家庭的人员情况、致贫原因、主要收入来源等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并结合村和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王羽强认识了贫困户祝某,后来了解到其孙女小华(化名)因不满老师对她的批评教育,一气之下离家外出到深圳打工,不愿再回到学校读书。

  为此,王羽强特意去到小华就读的学校了解具体情况,并多次电话劝导小华回归校园,“你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你上学的学费国家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只有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王羽强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小华从深圳返回徐闻,王羽强还专门跑到学校进行了衔接沟通,学校也同意她继续完成学业。最后,在父亲和王羽强的陪同下,小华重新回到了校园,之后还通过参加中考,顺利入读高中。

  小华说:“是王书记给了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学习,毕业后努力工作改变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

  扶贫亮点:

  “造血式”扶贫帮村里拔穷根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王羽强深入调研文部村扶贫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各级资金,为文部村贫困户增加收入。例如:利用省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入股徐闻县青果农业有限公司,共投入228万元;入股湛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投入280万元;购买徐闻县清华园商铺共178.9514万元……如今,这些项目已到账的收益分红均分配给文部村全体有劳动力贫困户。

  其中,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组利用省扶贫开发资金入股到徐闻县青果农业有限公司,在文部村投资建设了300亩的火龙果产业基地,由公司提供销售和技术支持,同时聘请贫困户进场参与施肥、除草、摘果等日常工作。该项目首期试种了50亩火龙果,随着半年后火龙果大丰收,村集体经济的分红竟达到了436462.64元。

  据王羽强介绍,火龙果的采摘周期超过半年,采摘次数在11至13次左右,能为村里带来持续化收益,而且文部村的土地肥沃,每一批上市的火龙果都供不应求。同时,果场优先聘请文部村的贫困户,日薪能达到100多元,为贫困户带来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此外,公司同步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火龙果,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的经济收益。

  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提升乡风文明

  修建垃圾池8个;新建一座倒锥壳100吨25米水塔,并配建一口180米深的水井;实施道路亮化,推动文部、挖尾、新桥村路灯建设;完成了东富自然村与文部行政村之间长达1.16公里的道路硬底化工程……在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同时,驻村扶贫工作组在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改造,也一个都没落下。如今,文部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文部村筹集了90多万元用于重新修缮党群服务中心,并利用顺德对口帮扶单位出资的40万元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和加强文部村党建工作,提高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此外,驻村扶贫工作组还先后申请利用顺德扶贫开发资金约90万余元、容桂慈善会10万余元为文部村建设了“顺德容桂文化广场”和“文部体育公园”两个市民休闲娱乐中心。去年11月,文部体育公园顺利完工,“园内有两个羽毛球场、一个篮球场,还有健身器材,村民休闲娱乐又多了一个好去处。”王羽强笑道。

  除了完善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之外,提升村里的乡风文明也同样重要。原来,当地的村民对公共场所的维护意识较弱,时常会在广场上晒农作物,导致公共场所难以规范使用。于是,王羽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让村民们逐渐形成了共同维护好文部村的集体资产,文明使用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广场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作者:陈家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