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滘镇黄龙村,这里道路宽敞整洁、树木葱郁、人流如织……每天傍晚,大人们在富临公园树下拉家常,小孩在公园玩得不亦乐乎。一旁的黄龙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门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黄龙村视察的照片贴在显眼一侧,总书记亲切的慰问画面,令人备感欢欣鼓舞。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是黄龙村乡村振兴的缩影。
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黄龙村以村改破题发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谋划提升农村形态,推动产业振兴,打造冬瓜美食品牌作为树立群众文化自信的举措,闯出了“黄龙模式”,树立起“黄龙标杆”。
村改破题
村集体收入是改造前的3倍
最近,顺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土地挂牌出让公告。在改造方案高票表决通过一年后,位于黄龙村黄涌工业区的375亩土地正式出让。
黄龙村是北滘率先推进村改的村居之一,不仅为黄龙村的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创造了新空间,而且在实践上为新的村改方式进行了探索。随着土地整理完毕、顺利出让,黄龙村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黄涌工业区虽然位于主干道附近,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但受制于破旧的形态,产业层次难以提升,同时,“小散乱污”等村级工业园弊端普遍存在。
2019年,黄龙村的机遇来了。12月7日,黄涌工业区首期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仅6个小时就实现超2/3的表决通过率,其中同意率达到91%以上,上演了村改的“北滘速度”。
黄龙村黄涌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梁秋联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根据改造方案,集体经济组织不但可以获得现金分红每股不少于15万元,而且还将提留物业超10万平方米,每年将获得1800万元以上的配建物业返租收益,是该地块原有每年约580万元收益的3倍多。
黄龙村党委书记陈忠青介绍,黄涌工业区将改造为产业区、商业配套区及复垦复绿区,引入智能家居产业,并配套引入科技孵化中心、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成智能家居为主导,研发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产城人协同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产业园区,“改造后,黄龙村提留物业价值占土地出让总收益的64%,保障农村长远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黄龙村黄涌片区在村级工业园改造后,公园面积将比原来增加26倍,停车泊位数预计将是原来的19倍。此外,黄龙村还计划引入国资推进北滘万亩大美生态农业公园相关建设。
“村改可以解决环境保护、安全监管、集体收入提升等一系列问题,给黄龙村带来更好的前景,我们肯定支持。”黄龙村村民郭桂牛在黄涌工业区经营着一家家电配件厂,剩余租约还有10年,当村里推进村改时,他下决心主动结束租约,用实际行动支持村改,“村改不能只看到短期效益,村改对村集体长远收益助力很大”,这一番话,道出了全体股东的共同心声。
文化自信
一个冬瓜把村民的心连在一起
以村改为突破口,黄龙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龙村视察时提出的“农村党建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嘱托,统筹谋划推进村改与乡村振兴,重塑产业、生态、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新格局。
今年,黄龙村引进了省农科所科研机构,特地开辟出一块村改腾出来的绿地用作黑皮冬瓜种植基地,专家定期为村民指导种植技术。每天上午7时,70岁的黄龙村村民梁文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黑皮冬瓜种植基地打理他的“小乐园”——这里生长了数百个黄龙村特有的黑皮冬瓜。浇水、施肥、除草、培土……每天他都要花两个小时打理这个瓜园。“别看它们现在那么一点儿,收成的时候就是50斤左右一个的大冬瓜了。”尽管累得满头大汗,文强叔脸上总带着微笑。
黑皮冬瓜是黄龙村的特色农产品,顺德民间有“碧江出只鸡,黄龙出个瓜”的美誉。黄龙村已连续3年举办冬瓜文化节,村里还成立了冬瓜文化社,文强叔就是其中一位社员。“黑皮冬瓜的种植重新唤醒了村民对昔日种植冬瓜的记忆与热情。黑皮冬瓜文化也代表着我们对乡土深厚的情感,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追忆,代表着村民之间淳朴温暖的人情味。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起擦亮黑皮冬瓜品牌。”文强叔说。
如今,黄龙村冬瓜文化还延伸出“冬瓜趣味运动会”“冬瓜菜式厨艺比拼”“冬瓜种植农作体验”等活动。陈忠青透露,下阶段黄龙村将加大力度宣传推广黄龙黑皮冬瓜美食品牌,包括冬瓜粥、冬瓜糕、冬瓜羹等特色菜式,让来到黄龙村的游客品尝到正宗的黑皮冬瓜美食,还可以购买各类冬瓜产品,打响乡村品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让村民有所获、有所盼,在乡村振兴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
水乡蝶变
环境美配套齐宜居乐居
村改的春风还为黄龙村带来了可喜的乡村蝶变。傍晚,村民刘成娟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富临公园,大人们在树下拉家常,小孩在公园玩得不亦乐乎。富临公园有两座红色雕塑,一座名为“星星之火”,一座名为“团结之树”,还有象征着党群“鱼水”关系的创意水池、五角星装饰两侧的曲形长凳、树梢上挂着的中国结,红色元素环绕四周,成为了公园内一抹亮色。
黄龙村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依靠自有自然环境、人文肌理,从改善水质、增加特色绿化、修葺祠堂古建等方面还原岭南水乡风貌,对居住环境、河涌治理以及公共设施配套进行大力整治提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广东省A级卫生村”和“佛山市生态村”“佛山市四星级健康村”。
通过做强“红色阵地”,北滘围绕黄龙村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党建主题公园、社区工作坊、党群红立方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决心融入社会服务中,打造“5分钟党群活动圈”。
造型如鲤鱼游动的黄涌鲤鱼沙公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黄龙村将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以“和谐”为特色,依托鲤鱼沙公园内部环境景观和布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农村生活。
最近投入使用的党群红立方阵地,以“红色引领、立体服务、方寸聚力”为理念,推进党群同心园、青年坊、奉心社、文化社团、黑皮冬瓜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大板块,党建引领群团工作。党群红立方展示黄龙村党建成果,还作为日常党建活动及社团活动、文化培训场所,将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到全村。
故事
团结“中坚力量”
走好群众路线
“村改要速度,更要有温度,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认识村改、认同村改,成为坚定的支持者与参与者。”北滘村改干部张政回忆说,那并不是一个顺利的开始。当时,黄龙黄涌工业区的改造进展相对缓慢,部分干部和群众的畏难情绪和茫然状态成为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怎么突破?项目组决定主动出击,迎难而上。他们不断测算成本和收益,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前前后后经过了几十个回合的细化与打磨。
一些细节可以表现这项工作的磨人与艰辛。“你要跟村民开诚布公,说你的真实想法,以真心换真心。”张政说,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会给村民讲解政策,讲述成本测算的方式与过程,谈市场趋势,谈社会效益,用最平实的语言、最朴实的方式去感化村民,“你‘掏心掏肺’跟村民把账目和道理讲清楚,让他们觉得你在真心帮村里发展,才会支持你。”
而团结“中坚力量”是项目组做群众工作的另一个突破口。项目组将村两委、党员股东代表、退伍军人、热心企业主、社会组织等团结起来,让他们主动向村民宣讲政策,不断做实做细群众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政加入了村里一个由高学历人才组建的“有为青年群”,并将村改方案、有关国家政策、政府部门做的村改宣传册等发到群里,希望首先让这部分高学历人才支持村改。让人惊喜的是,这个群体在读懂方案之后,主动成为了村改政策的宣传者,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以村民的角度制作了通俗易懂的村改宣传册,“他们做的图一目了然,把村民关心的信息都列出来了,大大提高了宣传的效果。”
记者手记
经济大镇以村改为支点
撬动各领域驶入新轨道
今年7月1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到黄龙村调研,要求黄龙把村改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黄龙标杆”,打造以村改推动产业振兴的标杆,重新谋划提升农村形态、产业规划,树立起全区标杆,推广“黄龙模式”。
12月11日,北滘全年村改拆除整理土地突破万亩大关。村改腾出了万亩发展空间,这对于产业大镇北滘的意义不言而喻。
为什么是北滘?改革开放初期,北滘靠什么聚集人才?靠产业。北滘最核心的产业是什么?是智能制造。北滘如何参与智造产业全球竞争?在传统家电产业充分做大做强后,北滘果断地看到了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风口,以关键核心项目为牵引,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抢时间、抢机遇,改空间、改未来。村改正是关键一招。作为北滘率先推开村改的村居,“黄龙模式”具有示范效应。黄龙村曾是北滘的“后进村”,以村改为支点,谋定而后动,以效益为目标破局改造,实现提升产业链与注入新产业的“两条腿走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塑产业、生态、治理、公共服务格局,这正是“黄龙模式”“黄龙标杆”用创新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