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黄龙村摘掉“发展落后村”帽子。作为佛山市平安村居示范点,从2010年5月起村内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作为佛山市生态村,黄龙村辖区内绿化面积超2.94平方公里,占全村总面积60%以上;作为佛山市文明村,黄龙村景美、人美、环境优,文明风尚盛行。
“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对基层治理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理状况好坏的‘晴雨表’”,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仇培东表示,“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既是黄龙村党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以“党建+民生”为核心,将村民最关心的治安、民生建设、文化生活融合起来,基层党建“接地气”,让村民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逐步积累起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智能化立体平安网提升安全感
23日下午,在黄涌警务室的视频监控办公室内,值班民警余国蔚正盯着一面视频墙,黄涌菜市场、黄涌幼儿园门口、鲤鱼沙公园等村内主要活动场所被记录在25个监控视频里,民警认真监控视频里每一个场地人流、车流的变化情况,并不时将现场情况记录在电脑。
黄龙村面积4.89平方公里,北靠三乐路,佛山一环北滘立交桥贯穿辖区,交通便利,这导致很多车辆借道村内穿行,其中不乏大型运输车辆。“大到黄涌工业区东路、黄涌大道、黄涌西路等村内主干道,小到三家巷、黄涌工业区二横路等村内的小路,都被纳入了视频监控系统”,余国蔚介绍,黄龙村共安装了119个视频监控点,覆盖村内的治安重点和黑点区域;建设5个警务E超市,实时监控主要路口治安状况。
黄龙村村民周锦财表示,自从视频监控安装以来,黄龙村的交通安全和治安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此外,黄龙村处于工业区密集的区域,内有黄涌工业区,外部靠近三洪奇工业区、槎涌工业区,多数村民会将自家的自建房进行出租,目前,在黄龙村居住的外来流动人口达到了11000人左右。“以前社区民警采集数据都靠手写,一人拿身份证、一人拿笔记本登记,清查出租屋、流动人口效率较低”,余国蔚说,目前,经过摸底调查为黄龙村36户大中型出租屋全部安装可视门禁系统,该系统将视频监控、门禁、人员登记等功能集合于一身,实现“以房找人”“以房管人”,民警只需在终端电脑或智能手机中轻点该系统,就能对村内各种警务信息了如指掌。同时,黄龙村也开展网格化管理,下设网格员31人,收集村居各类信息,及时反馈民意,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纠纷。
党建引领聚资源改善民生
2018年7月开始,黄龙村与北滘供电所所长签署了“党建结对共建合作书“,双方达成党建结对共建之后,在加强组织共建、推动美丽乡村智能电网建设以及深化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点打造等方面展开合作。
23日上午,记者在黄龙村发现,该村在电力升级改造、智能电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黄涌三家巷配电房已安全迁移到黄龙村社区活动中心内,黄龙村活动中心(村委)旧电房一带的低压架空线路完成落地改造;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完成。
“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对于村居的发展、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是非常重要的,党建结对共建、村企结对公家的形式,为村居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仇培东表示,黄龙村党委先后与顺德农商银行北滘支行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全力支持黄龙村级工业园改造,创建地区内具代表性的“美丽乡村综合服务金融示范网点”。同时,黄龙村委与美的集团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引入集团创新资源和人才智库与黄龙村共谋产业振兴规划,美的集团捐赠1670万元用于黄龙书院、村居幼儿园等结对共建项目。
此外,黄龙村坚定走“党建+”融合发展道路,设立党群共建社区发展资金,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民生事业建设,通过落实铺沥青路、旧街巷改造提升、社区文化广场改造提升等民心工程项目,着力治理村容村貌,并建成了黄涌幼儿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目前,黄龙村内的道路实现了硬体化,还增加了减速带、交通安全标示等;村里也有了一个公交总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乘坐公交直达大良、禅城以及广州。
改造公共文化阵地聚民心
“以前总觉得村子太小,随便走几步路就逛完了,但现在觉得村子变大了,休闲锻炼的空间变大了,公园的面积也变大了。”周锦财表示,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和妻子去鲤鱼沙公园,妻子跳广场舞,他就沿着公园旁边的河涌散步。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耕地。此时,它已经变成了“一河两岸”的岭南水乡特色休闲综合公园,更成为了最受村民欢迎的公园之一。
过去六年的时间,黄龙村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进行公共文化娱乐场地的改造于建设,在4.89平方公里的黄龙村,一共有12个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其中,公园、灯光球场、舞台、农家书屋、曲艺社等一应俱全,“村里的文化生活也可以很丰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仇培东认为,”党建+文化”模式,党建既能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更能成为村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年67岁的黄龙村村民邓洁明每逢周三、周四都会和朋友们在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排练红歌,同时,作为一心社工的长者志愿者,她还协助参与了“美的黄龙”徒步、“夕阳红”摄影等活动,“走出家门参加活动,才发现自己除了带孩子,还可以帮助其他人,也能为村子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邓洁明对“党建+文化”模式非常认可,她认为,党建搭建了一个文化平台,将原本都不太来往的邻居们,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村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