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顺德区库 > 新闻报道

佛山桑园围工程被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收录其中

把桑园围文化带到全世界

2020-12-08 16:31:00 来源:珠江商报

  12月8日晚,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71届执行理事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宣布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工程被收录其中,这对佛山来说意义重大。

  “桑园围是我市也是我省申报的第一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市长朱伟曾在今年五月份指出,要深刻认识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契机整合水利遗产、古村古镇古建等各类历史建筑文化资源,把我市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水利文化遗产推向国际,填补我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进一步彰显佛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国际形象,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制造·工匠精神·佛科力量”展览馆负责人、中国农业史博士衡中青研究馆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佛山要以此为契机,发掘发扬桑园围文化,把桑园围文化带到全世界。

  古村落里可寻当年印记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如今,桑基鱼塘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佛山的古村落里,仍然可以寻觅到当年桑园围印记。

  在顺德勒流众涌,水网密布,从遗存的老房子中,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行走其间,你会发现两个废弃的码头,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码头,曾经这里可是众声喧哗,热闹之至。这码头边上曾经是顺德最大的桑叶交易集散地,谓之“桑市”,当时的河涌里每天都挤满了木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德蚕丝业名噪一时,是南方缫丝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并形成一条龙产业链,龙头在容桂,缫丝业发达;龙身在杏坛,养蚕者众;龙尾在勒流众涌,乃桑叶、蚕春(卵)的批发集散地。

  而在逢简,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一段被遗忘的时空,微风中弥漫着历史的芳香,小桥、流水,河面上泛动的一叶叶轻舟,阡陌纵横的石板路、满目沧桑的古宅,还有随处可见的古树,像一幅古韵悠悠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逢简过去有“小广州”之称,其养蚕缫丝很发达,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的买卖蚕茧和缫丝的工棚与码头。

  “桑基鱼塘”的历史不能忘记

  佛山青年作家盛慧在对桑基鱼塘追根溯源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桑园围是佛山农业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是佛山先民留下的杰作。

  盛慧认为,时至今日,桑基鱼塘已经渐行渐远,但它却是珠三角农耕时代最有特色的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典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为珠三角的富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昔日的‘桑基鱼塘’,就不会有富饶的珠三角。”

  他认为,桑基鱼塘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却是不能忘记的辉煌记忆。如今桑园围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记录了佛山从农业转向工业,再转向商业的嬗变过程。它造就了佛山人放眼全球的视野,造就了佛山人海纳百川的胸怀,造就了佛山人应时而变的智慧。“它是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暗藏着佛山人的性格基因,也寄托着佛山人的美丽乡愁。”

  对话

  填补广东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记者:佛山桑园围工程被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收录其中,这对佛山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衡中青:“佛山桑园围”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等齐名,实现佛山市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并填补广东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桑园围文化”深入珠三角人民的骨髓

  记者:在你的研究过程中,你是如何看待桑园围的形成历史?

  衡中青: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型堤围,位于广东省南海和顺德境内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下游,是西、北江干流主要堤围,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因围内蚕桑业发达,故名。在珠三角除了桑园围外,还有众多堤围,如:三水区和南海区之间的樵北大围。今天谈的桑园围实际上几乎成了珠三角地区的众多堤围的代名词,成了泛概念,是珠三角先民围海造田的杰出成果,是我国和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农业系统的典范。

  以桑园围为代表堤围修筑史,是珠三角人民充分利用自己聪明才智与天斗与地斗的历史,这是一种不满现状敢为人先的奋斗史。在堤围内,人们辛勤劳作,从事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千年以来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铸成了“桑园围文化”,人们的婚丧嫁娶等等日常生活,都在“桑园围文化”指引下不断前行,这种“桑园围文化”已经远远超出了水利灌溉,已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入珠三角人民的骨髓。珠三角人民谱写了以“桑园围文化”为特质的社会发展史,始终保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桑园围文化成就了佛山和佛山制造

  记者: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摆在重要的位置,你是如何看待佛山桑园围工程被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收录背后的深远意义?

  衡中青:意义深远!从农业生态文明角度讲,桑园围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把动植物互生共荣的循环发挥到极致,进而推动桑园围内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稳定长盛不衰,直到今天,甚至永远。

  从珠三角文化形成讲,桑园围来源于沙田围垦。珠三角文化的核心是以桑园围文化为代表的堤围文化,敢作敢为,充分利用大自然营造出了一个天地人共生共荣的世界。

  从桑园围文化的影响来讲,佛山今天的大繁荣大发展局面得益于佛山先民缔造的桑园围文化。佛山人为什么自古以来就能把制造业做得强大无比誉满全世界,以致“有家就有佛山制造”说法?是因为千百年来桑园围修筑过程中形成了“脚踏实地”“不为浮利而往”勤勤恳恳干实业的精神特质,这就是佛山人创造的十分重要的佛山文化。佛山人不断从桑园围文化中汲取营养,直至把佛山制造推向全世界,这就是佛山制造繁荣昌盛的文化秘诀。

  生态文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佛山未来发展征途上,我们不但要永续保留桑园围文化这个优秀基因,而且更要挖掘、深化和光大桑园围文化,并把桑园围文化融入到佛山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桑园围文化成就了佛山和佛山制造,佛山要把桑园围文化带到全世界。


作者:王晓琦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