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阳台上,楼下的桂南公园成为背景风光;下楼走进桂南公园,一家人都能找到喜欢的运动方式,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这是很多住在大良街道桂南公园周边市民乐于享受的生活。
大良桂南公园,体育设施占地1800平方米,建有1个篮球场、6张乒乓球台、1条健身径,可为周边约4000名居民提供健身和娱乐服务。
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场地和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得益于顺德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十三五”期间,顺德在大力推进竞技体育的同时,全民健身设施逐步完善,群众体育常年开展,龙舟赛等运动成为品牌赛事活动。五年间,扶持村居建成126个社区体育公园,新增和改造体育设施面积27.5万平方米、公园及附加面积8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205个村居体育设施及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群众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育设施覆盖205个村居
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场地和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是很多市民群众的期盼。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只要天气允许,在遍布顺德城乡的大小体育公园和广场,健身的市民群众随处可见。打球、跳舞、练太极、跑步,大家尽情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场地虽不大,但很实用。自从这里有了这些健身器材和运动场所,我们一家老小都喜欢过来锻炼锻炼。”梁姨住在大良街道鉴海北路附近,她说,经常到大良河岸边的体育公园用用健身器材、打打羽毛球,“傍晚这一带人气很旺,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梁姨的感受,缘于顺德持续多年的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顺德以“社区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示范村居”建设为抓手,采用区、镇街、村(社区)共建模式,推动全民健身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公园、公共绿地、边角地、江河堤岸等灵活改建体育场地,逐步构建起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极大缓解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我们以鼓励镇(街道)、村(社区)利用边角地、闲置荒地、公共绿地等区域建设社区体育设施为原则,以体育设施为核心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全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对符合要求的体育公园项目进行经费扶持。”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2018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将社区体育公园与市区重点工作“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结合开展,全年投入逾240万元资助美丽文明村居社区体育公园建设;2019年,该局再投入近400万元,继续开展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扶持工作。
据统计,5年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投入约3500万元,扶持村居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26个,新增和改造体育设施面积27.5万平方米、公园及附加面积80多万平方米。
建设社区体育公园,不仅可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而且能提升城市面貌,优化市民居住环境,为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目前,顺德实现了205个村居体育设施及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全区社区体育公园开展各类活动约3000场次,全年日常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市民超过200万人次。
在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的同时,全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据了解,通过充分挖掘学校场馆资源,顺德推动了90多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80%。
赛事活动覆盖各年龄层人员
全民健身运动“四季常青”
有了场地和设施的保障,近年来,顺德还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内容。在市民群众自发开展健身运动的同时,联合镇街、村居、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共同举办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跆拳道、龙舟、跳绳、轮滑等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形成“一镇(街道)一品”。
“十三五”期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持续组织和举办“功夫角”村居行、顺德欢乐龙舟文化节、均安女篮新春交流活动等精品项目,举办中国龙舟大奖赛、50公里徒步活动、基层文体嘉年华等打造特色品牌体育活动,形成了“龙舟文化节”“顺德之春”“金秋嘉年华”“全民健身节”的品牌赛事活动格局,成为引领群众健身的风向标。
2018年,区体育主管部门策划了“文明顺德 2018基层文体嘉年华”系列活动,形成了区镇(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品牌提升的良好局面。其中区与镇街、协会联合举办市民运动会6个项目的比赛,覆盖全区各年龄层人员,尤其是为年龄较长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了较好平台。2019年活动更上一层楼,联合举办市民运动会15个项目的比赛,覆盖全区各年龄层人员。
近年来,顺德接连主办或承办各类龙舟赛事。如2018年欢乐龙舟文化节,开展龙舟活动50余场;珠三角龙舟友谊赛从总第8站开展将赛事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龙舟友谊赛;2019年、“岭南味 佛山品”首届佛山文旅欢乐季系列活动之佛山市第一届镇(街)龙舟争霸赛、第一届中国龙舟大奖赛暨2019佛山(国际)龙舟嘉年华活动、珠三角龙舟友谊赛等先后在顺德举办。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举办各类龙舟赛事超过100场,顺德龙舟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逐步打造享誉全国、蜚声国际的龙舟品牌运动。
仅在2019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举办了40多场全民健身活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活动、市民运动会系列活动、区镇协会重点赛事、培训+体验活动、镇街活动五大类全民健身活动,唱响了全民健身“四季歌”。2019年全国少年轮滑锦标赛暨2019年广东省轮滑欢乐节,更是作为当年顺德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启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形式丰富,有高水平高规格的全国性赛事,也有接地气的市民运动会,有培训有体验能参与,为市民奉上了丰盛的体育大餐。
而今年11月8日刚落下帷幕的顺德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更是历时3个月,近万名运动员参与,吸引难以数计的群众关注助战,将顺德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推向了新一轮热潮。
据统计,全区平均每年举办500人以上规模的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13次,举办300人以上的单项全民健身赛事十余次。一场场精彩体育赛事的举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协作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内生动力。体育健身已成为多数顺德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了顺德“轻体育”运动季系列活动,倡导轻松运动与健康生活的有机结合。组织举办了顺德“轻体育”运动季系列活动,包括有线上有奖运动视频挑战赛,王石现场助力运动季的首发启动;举办了为期四天的“轻体育”运动嘉年华活动、2020顺德篮球嘉年华系列活动以及顺德体育进基层系列活动之2020“轻体育”发现顺德美丽乡村,走进十镇街十村居等,不仅进一步丰富市民文体生活,还倡导随时随地不设场的运动锻炼,实现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毫无疑问,全民健身的成效是明显的。根据第五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顺德市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高达93.5%。
体育组织172个
注册会员超万人
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一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娱乐性和社交性的需求促使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聚集到一起,分享和收获更好的运动体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体育组织也逐渐发展壮大,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三五”期间,顺德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工程,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推动顺德区体育总会实体化运作与管理,设专职人员负责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加速建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对各类体育组织加强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开展全民健身服务的体育类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组织力和创造力;出台《顺德区体育类社会组织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试行)》,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五年来,全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
顺德区体育总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拥有区级体育总会1个,镇级体育总会6个,各类体育组织172个,注册会员超万人,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约5000人,大部分社会体育组织拥有独立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和稳定经费来源。
此外,顺德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及上岗服务机制,设置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岗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组建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
在此基础上,顺德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当前,各级各类以提供体育健身服务(含资讯、科普及健身场所、教练预约等)为主要功能的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56万余人,活跃用户15万余人。群众依托全民健身信息化平台,可享受场地预约、健身指导、赛事参与、运动分析等综合便捷服务。
民营全民健身机构
超1万家
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也让体育产业迸发新活力,成为顺德虽不显眼但值得关注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顺德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依托制造业优势,顺德鼓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民健身服务产品,培育先进体育制造业,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019年全区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55.40亿元,同比增长11.0%;创造增加值52.51亿元,同比增长12.0%;占全区同期GDP的比重为1.56%。
目前,全区社会资本参与开办的全民健身机构超过1万家,经营性体育健身服务领域基本都是社会资本在运营。顺德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体育设施,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与管理的体育设施数量超2万个(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年均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100场次,占本地区内所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数量50%。
此外,2019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创新政府服务形式,投入50万元推出“你运动,我买单”体育场馆提供免费低收费公共服务,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实现100%,日均服务人次4万余人,日均开放时长超10小时。通过派发体育消费券,一方面以免费或低收费的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广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真正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以全民健身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逐渐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提高市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坚持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弘扬体育精神,助推顺德高质量发展。”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