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顺德区库 > 新闻报道

美丽新校园 梦想新起点

顺德四所学校(校区)9月1日投入使用并举行特色开学日

2020-09-01 16:34:57 来源:珠江商报

  9月1日,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学。与此同时,顺德有10多所新建、扩建、改建学校(校区)陆续投入使用,目标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26500个。昨日,记者走进首次启用的四所学校(校区),直击新学校美观大气的校园环境,以及各具特色的开学日。

  群力学校:

  机器人齐舞助兴迎新

  上午9点半,伴随着开学典礼热场音乐的响起,舞台上一排排机器人动作整齐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灵活的舞姿逗得孩子们兴奋地鼓掌,不少家长也举起手机拍视频。舞台之外,特设的互动区还有各类益智机器人供孩子们遥控操作,展示机器人魅力。以上安排是北滘群力学校送给516名新生的“见面礼”。

  群力学校是一所由北滘镇政府全额投入5.8亿元建设的公办学校,于昨日正式启用。学校位于碧江片区博智林机器人谷西侧,与碧桂园集团总部、国华纪念中学仅一路之隔。

  据校长简芳洪介绍,学校占地面积约3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9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楼、综合楼、科学馆、文体馆、宿舍楼、运动场以及地下停车场,区域间以连廊相连,并设置适当数量的机动教室。“我们将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追求健康生活、精神成长与个性化学习的标杆学校,并成为师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品牌名校。”

  二年级新生家长王女士一家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区,此前孩子在广州番禺一所小学读书,每天需要来回接送,单程约40分钟。“现在好学校就在家门口,走路10分钟就到校,实在是太方便了!”王女士称赞道。

  华附顺德北滘学校:

  建筑以花命名显诗意

  华附顺德北滘学校也在昨天举办了中学部落成仪式。该校是北滘和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开办的九年制公办学校,总投资规模近10亿元,致力打造成北滘“壮腰”工程的示范标杆。

  华附顺德北滘学校下设小学部(36个教学班)和初中部(46个教学班),第二期工程还预留高中部发展的空间。此次中学部建成投入使用,融入了许多智能化设备,如集控中心管理平台、云教学办公系统、智能图书馆系统、直播互动教学系统平台等,打造成系统化、智能化的校园,使日常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该校初中部和小学部一样自带华附基因,管理层主要由华师大从华师附中、华师附小选派而来。教师队伍传承纯正的华师血统,硕士博士学历占比近50%,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占比达80%,有多名省市区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

  记者留意到,华附顺德北滘学校“诗意与科技”相交融的办学特色,通过新大楼的命名可见一斑。初中部的第一教学楼名字前缀带着“海棠”和海棠花标志,第二教学楼是梅花、教工楼是紫藤,饭堂是芭蕉……以花入名,让冰冷的建筑也增添了点点诗意和浪漫。

  乐从文晟实验学校:

  新校园里发掘新惊喜

  在乐从镇教育局的支持下,今年9月1月,文晟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上午阳光正好,文晟实验学校提前做好了欢迎墙,仪式感满满地迎接同学们。古色古香的国学班、设备齐全的科学实验室、唯美的玻璃房舞蹈室,同学们一进校就被崭新的校园吸引住了。据记者了解,除了义务教育,学校还开设国学、剑桥英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等特色课程。

  据悉,文晟实验学校前身是闲置了五年的良村学校,二期新建一栋5层教学楼和一栋10层宿舍楼,提供800个床位,目前已经建成一所占地两万平方米,拥有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积极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教师团队全寄宿学校。

  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

  小黄圃校区正式启用

  按照顺德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2020年秋季起,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并入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胡锦超职校小黄圃校区。

  据了解,胡锦超职校创办于1990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获得过首批全国信息化试点学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

  胡锦超职校小黄圃校区创办于1976年,原名为容奇镇第二中学,1985年转为职业中学,1999年易地重建并改名为科龙职业中学。2001年3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格,2002年9月更名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如今成为胡锦超职校小黄圃校区。

  据介绍,胡锦超职校今年8个专业均超额完成招生指标,2020级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高星级饭店管理专业新生将就读于胡锦超职校小黄圃校区,待胡锦超职校校舍扩建、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后再并入胡锦超职校校本部学习。

  第四职教集团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执行校长吴锋在胡锦超职校小黄圃校区揭牌仪式上表示,胡锦超职校立足珠三角,辐射大湾区,聚焦区域重点产业和产业高端,学校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将学校建成广东示范、全国一流的高水平中职学校。


作者:林翠媚,何烷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