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至20日,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剑辉率监督组对全区城乡品质提升工作进行监督,要求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合力,共同推动城乡品质提升,建设美好家园。
区人大常委会监督组连续两天走访了龙江镇苏溪社区、大良街道逢沙村、勒流街道江义村、伦教街道三洲社区,实地考察监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积极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意见建议。
这些村居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四小园”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成为与高品质城市争相辉映的“后花园”,为顺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路径。
在20日下午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监督组听取了区城乡品质提升攻坚队和区治水办的情况汇报,并就城乡品质提升工作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介绍,顺德着力补上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选取空间相连、特色相近、功能互补的25个村(社区),连片打造12个有顺德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示范片共计468个项目,已完工项目353个,整体完工率约83%,累计投入资金超5亿元。
区人大代表朱剑萍认为,顺德城乡品质提升是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政府成立攻坚队,并紧锣密鼓地实施一系列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下来还要直面群众最关心的污水、垃圾、“三线”乱拉乱挂等难点问题。区人大代表邓燕芬是一名基层干部,她提出,农村拆违必须一鼓作气,不能拖泥带水留下违法机会。村居“四小园”因地制宜的建设方式和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也需要政府加强指导。
区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城建环资小组专家成员罗晓萍认为,在这次考察中,江义村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非常重视村庄规划,坚持不懈地按照规划执行下去,有力地推动了乡村高品质提升。她建议,顺德城乡品质提升要注重体现岭南水乡的特色,保留好河涌、祠堂等原有的水乡风貌。同时在区的层面加强规划引导,引入乡村规划师,定期给村居建设提供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指引和帮助。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霍兆华也认为,城乡品质提升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梳理哪些村庄规划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如果有合理的功能分区,那么改造起来就比较容易,效果也会更好。另外,遏制违建的高压势头要保持下去,狠狠刹住这一股不良风气,这是农村环境提升的重要部分。
赖剑辉表示,今年区人大常委会把城乡品质提升列为监督重点,这也是顺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也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开展专题监督,对桂畔海水系治理、污水管网建设开展专题询问,形成了对城乡品质提升工作的持续监督推动。区委、区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城乡品质提升包含很多方面,目前村居“三线”乱拉乱挂、乱停车、河涌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合力,坚持党建引领,村居“两委”带头,全民积极参与,自觉维护家园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才能真正提升城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