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户籍人口98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30000多人,如何让新市民融入本地,让粤语、“德语”(顺德话)和各种方言互相融洽,是个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家具产业让人们腰包鼓了,但也带来了规划散乱、环境弊端,如何营造宜商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个难题;
富了口袋的群众如何富脑袋,让生活在村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生活,是个难题;
……
这些难题是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独有的。而破解之法,同样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
“经过不断碰跟头、摔跤、探索、尝试,我们找准了路子,带领着村民踏上小康路。”荣获广东省委组织部授予的“全省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称号的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良传说。
经济:
全村存款超过80亿
“踩单车来水藤,开宝马回去。”这是上世纪80年代起在水藤村流传甚广的一句话。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水藤村审时度势,抓住我国城乡“家具热”的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家具业,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家具买卖集散地。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及乐从的区位优势,全国各地的人来水藤创业,家具行业迎来爆发,不少人赚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邓良传介绍,经过积累,水藤国际木业材料市场、龙威家具材料城、东鸣国际家具城、南豪国际家具城等大型家具卖场闻名全国。
扎根水藤村40多年的东鸣国际家具城董事长梁锟宜就见证了这一巨变。一开始,他是做音响器材配套生意的,在上世纪90年代赚到了第一桶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大型音响市场渐渐萎缩。乐从镇重新对家具市场规划,这让梁锟宜看到了家具商贸业的发展机遇,着手创办东鸣国际家具城。去年8月,东鸣国际家具城举办第27届家具采购会,为全球的家具经销商和采购商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商贸平台。
2011年,水藤村党委、村委以及股份社换届选举后,全新的村“两委”同心同德,按照“绘制一张集体优势资源图、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探索一套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为水藤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总结近十年的变化,邓良传认为,水藤经济增长的亮点有三:一是物业租金及土地出让金递增拉升收入;二是水藤农贸市场及周边商业地块整体项目带动良好辐射效益;三是藤通物流园已初具规模,是本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现在,你去村里头数数银行网点的数量,就知道经济情况了。”邓良传笑着说,村中心100米范围内有6间银行,辖区超过10间银行网点,“去年,全村在银行的存款超过80亿。”
改革开放给水藤村的经济带来巨变。2019年,水藤村工农总产值约8.5亿元,村、社财政实体收入9747万元;支出10730万元,其中股份分红4955万元,村、社福利支出4683万元。
引领:
党的力量承载
乡村振兴重任
“落花满天闭月光……”80多岁的村民何伯在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粤韵坊亮开了嗓子。每天约上粤剧“发烧友”一起唱戏成为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否则何伯整个人都“唔安落”。
夜幕降临之时,水藤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粤韵坊内便会飘扬乐韵。1987年入党、藤溪曲艺社社长韦倩嫦带领社员们练习粤曲,气氛热闹。退休后的她在红基石找到了“新工作”:和一群社友练习粤剧,举行义演活动,团聚粤剧发烧友;经常在学膳坊与村民分享厨艺技巧,并将新鲜制作的美食送给村里的困难长者;党群书舍经常可见她的身影,和年轻人一起读书……
口袋富了,还要富脑袋。对于经济发展后文化信仰的动摇,淳朴乡风的缺失,精神发展的滞后,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不对称,社会管理水平不相匹配,缺乏党员教育基地和村民文体活动场地……这些落后的现状让邓良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村民实现“精神层面上的富有”的问题摆在了水藤村党委的台面。
党群先锋队频繁落户调查,搜集民意,知道村民们渴望有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里面要有发展兴趣爱好的场所。为此,该村党委力排众议,将这块5000平方米的旧康老院地块建设成塑形铸魂的党建新基地。“当时,有部分村民建议可以卖出或出租土地增加股份分红。但我们认为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邓良传回忆。
就这样,2018年,一个集党团培训、文化传承、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公共场所——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诞生了,里面设有翰墨坊、手艺坊、学膳坊、舞蹈坊、咏春坊等十几个功能室。去年,“同心筑梦·翰墨水藤”乐从镇乡村旅游文化节在水藤举办,更向外界展现了祠堂、龙舟、粤曲、美食、书画、党建、醒狮等文化特色。
早晨的阳光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红色的大字十分醒目。“党建引领方向,文化汇聚力量。通过党的力量引领和承托乡村振兴的重任,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精神文化食粮。”邓良传透露,如今的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化身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作为试点向全国推广。
丝网花协会负责人冰冰姨告诉记者,姐妹们经常相约一起做丝网花产品,用作慈善义卖,帮助困难群众。韦倩嫦认为,自从有了党群活动中心之后,村民们的活动半径扩大了,都表示在这里养老很幸福!
融合:
本地群众与新市民
共建美好家园
水藤村的党群先锋队目前发展到370人。先锋队是在2011年村委会换届之时,邓良传提议建立,发动党员和群众一起为村里的各项事业贡献力量。事实证明,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村居整治等领域里,处处活跃着先锋队员的身影,水藤走向小康生活离不开这支队伍的付出。
村党委按照四个片区共26个村组的划分,每个村组分配数名党群先锋队队员,对片区所在地进行全面管理。他们每人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15小时,仅仅去年,党群们就清理了几千吨的杂物,美化了村里的人居环境。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水藤村党委积极推进黑臭河涌整治,尤其是对横涌和街尾河涌进行控源清淤、引入活水,加大补水,提高含氧量,改善河涌水质,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多对户外网线、电线的整治,如今的水藤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也是平安社区建设的一部分。”邓良传说,水藤村逐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网格化视频升级工程建设,处处安装了高清监控,基本实现重要地域24小时实时监控,“让生活在水藤的新市民倍有安全感。”
在福利事业方面,水藤于2011年底成立福利会,当年就投入300多万惠及村民。香港爱国人士邓枫先生连续5年捐资给水藤小学设立奖教奖学金、新建教学楼和综合大楼,解决孩子们的食宿问题。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邓枫共为水藤福利会捐赠2000多万元。去年,水藤籍著名国画家吴佰如先生捐出70多幅书画作品拍卖,所得290万元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我有一个构想,协助在水藤创业、就业的新市民成立社会团体组织,比如四川人,成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社团,聚焦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他们可以直接对接村委,我们协助解决诸如积分入学、企业申办等难题,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减少摩擦。”邓良传表示,水藤全心全意为新市民营造良好的经商、居住环境,一起奔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