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顺德区库 > 新闻报道

告别“心慌慌” 乐享“美滋滋”

顺德均安镇南面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村民安全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2020-10-13 11:21:35 来源:珠江商报

  “这里原来是一个很陡峭的山坡,一到台风暴雨的天气,就很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近期,居住在均安镇太平茶湾山边的村民陈炳权只要一有空,就会走上自家的天台,看看与家20米不到的滑坡改造的工程开展情况,“估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改造工程就能完工,那我们就不用再担心恶劣天气会带来危险了。”

  把陡峭的山坡改造为舒适休闲的栈道,是均安镇太平村南面村小组转“危”为“美”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也是南面村小组近年来优化村居生活环境,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这里,依山傍水,绿水青山环绕。这里,邻里和睦,生活配套齐全。如今,不少的南面村村民已经能够自信地说:“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启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村民告别“心慌慌”

  早上10点多,两三台挖土机齐齐动工,一车又一车的泥土送往山脚,经过三个多月的工程,均安镇太平茶湾山东南侧的陡坡已经被挖平,两层平台的栈道已经成型。看着眼前的变化,陈炳权甚是欢喜,“工程完工后,即使是刮大风,下暴雨,我们也不用‘心慌慌’了。”

  原来,正在改造的山坡是均安镇地质灾害点之一。在陈炳权的印象中,这里的山坡最陡峭的地方坡度近70°,而距离山脚下不到5米的地方就居住着村民。陈炳权的家距离山体最陡峭的地方不到20米远。

  “以前,我们都很注意保护山体的绿化,以防止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尽管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里,但在近两年,这里还是发生了三次山体滑坡。陈炳权坦言,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大家也都是提心吊胆的。

  经过多方的调研、论证,太平茶湾山东南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赶在了台风天来临之前启动,村民为此而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从2020年5月份起,随着挖土机、钩机等设备的进场,削坡、锚杆、格构梁、截排水沟、建挡土墙、做绿化等一系列的工程相继开始,陈炳权对即将建成的栈道充满期待,“以后,不仅不用担心有危险,还将增加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更广了。”

  通过原地貌的改造,增加村民的活动好去处,在南面村,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经过改造,陈炳权家门的鱼塘就成为了一个亲水公园——南面公园。一条73米长的木栈道,两座小石桥,横跨水塘,连接了南面公园、村巷和村道。站在村道远望,栈道的红,石桥的白,水塘的绿,远山的青,天空的蓝,村居掩映其中,乡村美景跃入眼中。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乐享生活“美滋滋”

  优美的乡村环境,让“城里人”往村里走的欲望越来越大,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尤其是路网、文体设施的建设,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回乡建房居住。原来一直在容桂生活的辉哥在5年前也回到了南面村建起了新房。

  四层的小洋房里,别致的小鱼池、宽敞的停车库、齐全的家庭影音设备,满足日常的家庭娱乐;推门见绿,转角就能到公园,门前的道路能畅通地通往城区……在南面村里,石龙新村成为了“城里人”回乡建房的集中区域,一座座新房的建成,让这里成为了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

  “南面村的环境优美,行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和林荫小道,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这是城区地方无法媲美的地方。”辉哥坦言,近年来,南面村的公园越来越多,南面中心舞台从原来的锌铁棚变成了宽敞整洁的大舞台;重修后的陈氏宗祠变得更加古朴庄重,早已成为村民大摆宴席不可或缺的地方。

  其中,在南面公园里,2019年2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的文化驿站更是成为了辉哥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文化驿站被设计成一座玻璃屋,村民只需用身份证在文化驿站的感应器上刷一刷,大门即可自动打开。驿站里,10个书架上摆放着整齐的书籍,自助借还书机、电子书借阅机以及相应的桌椅、风扇、空调以及视频监控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国庆期间,“家门口的图书馆”也吸引了不少的村民。“国庆期间,周边的游客的都很多,与其出去玩,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看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南面村村民陈皑珊表示,在一个小农村里,走出家门就能有一个这么舒适优美的环境看书,真的感觉很幸福、很满足。


作者:苏淑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