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博物馆啥样的?数字化,360°全景数字展示、高频推送、年轻人网红打卡点……”5月18日上午,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第二届佛山博物馆文化周开幕仪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杜鹏飞在《后疫情时代的博物馆数字化复苏与互动》主题演讲中给大家带来一场AR沉浸式游览,让现场年轻人大呼过瘾。
该博物馆文化周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东涛等出席。现场正式发布全国首部“空间+事业”博物馆之城规划——《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下称《规划》),今年3月由佛山市政府印发。
实施好三大计划建设博物馆之城
截至2021年5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类147家,美术馆类97家,共244家,在场馆数量方面,已基本完成《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规划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场馆质量、博物馆引领城市功能品质及文化消费等方面仍有不足。根据《规划》,佛山博物馆之城将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城”、“佛山制造的创新博览城”、“乡村振兴的全域体验城”,2025年佛山市市域范围内需完成建设博物馆(陈列馆、名人故居)204家、美术馆(艺术馆)102家。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依托佛山文化底蕴与产业优势,梳理现有博物馆资源,对接佛山城市发展需求,塑造“两核、两轴、一带、多群”的佛山博物馆之城的总体结构。
“对于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而言,要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实施好三大计划。”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新文在开幕式上指出,第一实施博物馆备案数量倍增计划,第二实施博物馆经济繁荣发展计划,第三实施文博交流协作提升计划。抢抓“双区”机遇,力促湾区资源到佛山举办博物馆、美术馆,参与组建大湾区博物馆美术馆联盟,推动优质文博资源跨区流动。
佛山市AR数字博物馆新互联平台上线
当天同步发布的还有佛山市AR数字博物馆新互联平台。佛山市AR数字博物馆新互联平台在文博业内首创结合了最先进的三维模型重建算法、即时语音通信以及远程互动协作系统,让民众感受前所未有的博物馆线上沉浸式游览体验。目前,平台研发团队已为佛山祖庙博物馆、南海博物馆、三水博物馆、福厚博物馆、陈铁军故居等制作了数字展厅。市民通过平台不仅可以预约参观、预约导赏、720度观看展品,还能享受实时导赏服务,在专业人士同步解说下领略展品的魅力。
在本次活动周中,全市各文博场馆联手炮制了百项精彩活动。
相关链接
“两核、两轴、一带、多群”的佛山博物馆之城的总体结构小知识:
●“两核”
其一是文化创新核,依托佛山老城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产业基础(含祖庙梁园、石湾、千灯湖板块),打造展现佛山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其二是产业创新核,充分利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等功能定位及高新产业资源,打造展现现代佛山的重要窗口。
●“两轴”
其一是文化博览展示轴,串联大沥+桂城+祖庙+石湾+西樵+荷城+明城等文化资源集聚度较高的镇街;其二是产业博览展示轴,串联乐平+狮山+桂城+北滘新城+顺德新城等产业园区,打造展现佛山文化与产业博览展示轴线的重要窗口。
●“一带”
即西北江生态文化带;
●“多群”
即鼓励社会力量集聚建馆,形成具可见度、辨识度的博物馆群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