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场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却也催生出无数感人的故事。
舍弃“小家”欢聚,守护“大家”安康。在乐从,何焕平母子的抗疫故事广流传。
母亲坚守乐从,细致周到照护140多位长者,封闭式的管理也能让老人家的家人安心;
儿子远赴武汉,负责患者起居生活、护理治疗、病情观察等,直至最后一位病人出院。
她将牵挂和不舍埋在心底,他将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一个用大爱尽职责,一个以生命赴使命,他们共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普通民众的担当和作为。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母亲 “最美母亲”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2020年2月13日,乐从镇康颐院由半封闭管理转为全封闭管理。“封院”后,康颐院有140多位长者需要细致周到的照护服务,这对康颐院护理组组长的何焕平以及43名留院执行24小时值守的同事来说,肩上责任重大。
每天早上6点,何焕平准时打卡入岗,随即开始紧张而繁忙的工作:早间梳洗、送餐入室、喂食发药、衣物洗涤、床品整理、健康监测、心理辅导、膳食制餐……
由于实行家属禁探,为安抚在院长者情绪,何焕平带领护理组的同事还得经常陪老人们聊天,并教会他们如何用手机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
晚上,何焕平回到简陋的临时宿舍,身心疲惫之余,最想念的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也是在2月13日,在佛山市第四批322名出发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她的小儿子何子星,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医护人员的身份出征。“他年龄最小、经验缺乏,我实在放心不下。”
然而,作为母亲,她了解儿子,也相信儿子一定会经得起考验,用自己所学去帮助他人,并平安归来。“在疫情严峻的时期,子星奔赴前线,守护人们的健康安全,我们家里人都以他为荣。”
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夜深时儿子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能和她进行视频通话。
这天,儿子告诉她,给一名患者送去了我们顺德的鲮鱼罐头,他开心极了。
这天,儿子又告诉她,晨间护理结束后,他给一位老人送去了一盒绿茶,老人还特意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看着儿子日益瘦削的脸,听着儿子眉飞色舞地说,何焕平既感到几分心疼,又感到一丝欣慰:22岁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4月7日上午,在乐从镇政府为何子星举办的回乡欢迎仪式上,何焕平终于见到了分别54天的儿子。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细心的党委副书记、镇长冼英伟还亲手递上了一罐可乐,圆了儿子写在防护服上的一个小小心愿。
在今年乐从举办的“最美母亲”评选活动中,何焕平入选。冼英伟赞赏她不畏艰险,日夜兼程,砥砺前行,用刚毅的身姿承托起母亲的责任,为乐从的防疫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儿子 95后小将逆风前行率先垂范
1998年出生的何子星,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是此次驰援湖北的队伍中最年轻的医护人员。
何子星是自己主动申请奔赴疫情最前线的。“社会上有很多人觉得90后没有责任感,我不认同这个看法。这次是一个证明90后的机会,我一定坚守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与队友们一同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负责患者的起居生活、护理治疗、清洁、病情观察等。
初步到达武汉的时候,路上的寂静冷清让子星感到心痛,他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努力,重新为这座城市换来活力。虽然走进病房的那一瞬间会紧张和不安,但看到患者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子星坦言,心里油然而生的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坚定决心。
从下飞机那一刻,到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进到病房,再到看着病人一个个康复直至最后一位病人出院、武汉又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活力,虽然几十天的救治工作充满挑战,但何子星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和队友们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离开武汉的时候,看着这座城市春暖花开,车也越来越多,城市恢复往日的光彩,心里一股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何子星回忆那一刻,眼眶泛着泪光。
乐从镇党委书记崔伟国说,何子星用生命守护全国人民的生命,是家人的骄傲、佛山顺德的骄傲,更是国家的骄傲,他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乐从人,是乐从青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