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提建议,同心协力促发展,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德胜基金会”)举行优化社会服务恳谈会,发布社会评价调研报告,反馈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参会的各界代表进行深入的圆桌交流,共同促进社会服务发展。
德胜基金会成立3年来,积极发挥慈善资金的撬动作用,联动社区多元主体和资源共同参与,逐步探索出社区公益的顺德路径。至今,共资助社区公益项目554个,累计资助7217.07万元,项目服务覆盖197个社区。其中,“和美社区计划”资助472个项目,资助金额共6652.47万元,撬动资金2500多万元。
为更好促进基金会发展,今年5月~9月,基金会委托顺德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独立开展调研,面向基金会公益伙伴公开征求批评意见和建议。
“举办此次恳谈会是调研工作的延续,也是保持充分沟通的开始”,德胜基金会副理事长郭祺表示,基金会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恳谈会发布社会评价调研报告,并对调研收集到批评意见和建议作出反馈;同时促进与各界公益伙伴的有效沟通,更好地促进基金会的工作和顺德公益生态的发展。
专业调研 为生态优化提升指路
恳谈会上,区社会工作联合会、调研项目负责人韩星对《德胜基金会社会评价调研报告》进行了介绍。据悉,调研历时3个月,共收到来自村(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公益组织、青年团体等单位的调查问卷205份;开展包括由镇(街道)职能部门、村(居)委会、幼儿园、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参与的焦点小组访谈5场,总计共36个单位参与。
调研发现,基金会发挥了赋能社区与组织的直接作用。同时,基金会通过资助公益项目间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包括促使社区关系变得融洽、幼儿园环境及人文氛围得到改善、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覆盖面得到拓展等。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希望基金会今后继续坚持“合作互惠”的关系,不断优化资助工作,并且与业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顺德公益慈善生态的发展。
在资助流程方面,经统计,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评价均值为4.85(满分为5分),希望基金会在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监测和优秀项目评估等方面给予更清晰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引和标准;以及加强资助后的陪伴支持。
针对调研收集到的具体评价和意见建议,基金会副秘书长谢桂花介绍,9月份以来,基金会工作人员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计划通过六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包括丰富项目申报指引的形式、明确项目评审标准、明确项目监测评估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优秀项目评估标准、打造和美专业志愿者队伍、开展行业合作为公益伙伴提供专业服务。此外,针对基金会工作存在信息误解的意见,她也逐一进行了解释说明。
圆桌恳谈 深入了解各方意见
评审标准如何制定,公益行业如何留住人才,公益事业如何做好传播……在专业协助者的带领下,围绕对基金会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当前推动顺德公益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会者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恳谈,各抒己见。
据悉,经过3年努力,基金会的发展初见成效,得到社会的认同。有6个项目在今年获得“顺德2019-2020年度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奖项,占20个获奖项目的30%,其中由德胜基金会、区青企协联合申报的“德益青年”公益行动更是获得“十佳案例”。
郭祺分享了走出社区公益顺德路径的经验。他介绍,基金会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融合到每个工作环节,在政治上做到顾全大局,与政府工作保持步调一致,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金会坚持与其他机构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聚焦于怎样为社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回应社区问题。努力简化办事程序,不搞形式主义。
他表示,此次恳谈会是有效沟通的开始,“只有充分沟通,增进理解,才有可能将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期望今后与各界公益伙伴保持密切沟通,针对顺德社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推动顺德的社会服务上新台阶。
在公益生态方面,他表示,这3年来基金会主动下沉基层,寻求合作,希望未来通过更密切的沟通,有更多的镇街、村居可以主动将想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告诉基金会,并主动邀请基金会参加,均安开展医养结合项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金会可以通过“搭单”支持项目得到更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