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顺德中轴线公园亲水平台,2000公斤成鳗、35000尾鳗苗经由专门的放流滑道欢跃进入德胜河。这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维护生态平衡 共建绿色生活”广东省鳗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增殖放流是国内公认的一种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1983年起,顺德增殖放流坚持了37年。与常规放流活动不同,本次放流主角全为鳗鱼。广东省鳗鱼业协会会长周兆恩介绍,鳗鱼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它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属纯天然野生资源,鳗苗至今仍无法人工繁育,只能依靠人工捕捞,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环境的变化,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正因如此,此次鳗鱼增殖放流活动意义重大。本次活动放流的是产自我国的鳗鱼品种,学名叫日本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本地鳗、白鳝,将放流成鳗2000公斤、鳗苗35000尾。”
为了使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主办方还委托权威机构对放流的鳗鱼进行了品种鉴定和检验检疫,以确保放流的鳗鱼符合相关要求,除了放流成鳗外,还创造性地将鳗苗纳入了放流的范畴,以期通过放流不同生长阶段的鳗鱼来探究鳗鱼资源的养护。
据了解,鳗鱼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资源和重要的经济渔业物种,“世界鳗业看中国、中国鳗业看广东”,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日本鳗生产基地,以“顺德鳗鱼”为代表的广东鳗鱼享誉全球,在我省的渔业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顺德作为“中国鳗鱼之乡”,珠江三角洲鳗鱼养殖的发源地,经过鳗鱼从业者多年的开拓,打造了“顺德鳗鱼”金字招牌,今年5月顺德鳗鱼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获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以顺德鳗鱼为代表的广东鳗鱼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出口定价话语权的农产品。这也是活动选择在顺德举行的重要原因。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高度评价此次增殖放流活动。高庆营表示,水生生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是水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对保护自然生态、增加广大渔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鳗鱼天然资源锐减,国际上保护鳗鱼资源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增殖放流活动体现了广东作为鳗业生产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表示,顺德推动鳗鱼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责任义不容辞,希望鳗鱼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关心、呵护水生环境的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齐心建设美丽顺德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