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顺德区库 > 新闻报道

顺德肩负实验区重任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子落满盘活 一笼腾金凤聚

2020-12-25 09:44:29 来源:珠江商报

  11月18日,顺德连夜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委书记李希关于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两周年工作的批示精神,推动产业、生态、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次日,市委书记鲁毅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主要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对顺德区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及全市改革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会议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在顺德实验区建设启动两周年之际,省委主要领导再次作出批示,对顺德实验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更高要求。会议强调,要奋力推动顺德实验区建设向纵深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省领导批示,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既是荣耀,更是责任。我们不妨看看近几个月发生在顺德的一些大事:11月10日,一批村改重大招商项目在杏坛镇光华德彦工业区签约落地、即将动工。美的集团在这里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德冠薄膜新材料建设新材料项目,悍高集团布局智能五金,阅生活家居科技将建设现代化家居生产基地;9月9日,教师节到来之际,顺德发布新闻,未来三年,顺德教育实施6大发展行动计划,包括百亿投入教育、新增6万学位等、配置5万宿位等内容;9月2日,全球招商传喜讯,投资百亿元的百度云计算(顺德)中心项目正式落户顺德。

  产业的、民生的、新基建的项目,纷纷在顺德落地,汇成新时代顺德发展的交响乐,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这里找到生动注脚。而这一切都源于村改这一关键一子,“一子落满盘活”,两年来,顺德肩负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政治重任,以村改破局,以新发展理念为路径,探索顺德高质量发展之路,闯出了“顺德经验”。

  翻阅顺德这几年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践行新发展理念”字样一定在最醒目的“主要任务”段落中出现。再逐年品味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新一年的任务部署,我们能看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犹如一幅绘制细腻的“工笔画”,镶嵌其中,越描越鲜活。

  破题、立题,村改打开新发展理念突破口

  2018年,对顺德来说,有两件大事,铭记于心,载入史册。一件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顺德一次又一次承担试点任务,也在改革创新中成就一次又一次的发展飞越;就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改革的顺德再次出发,肩负起了全省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

  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是高难度发展,对环境、空间、科技、效率等发展要素,都有更高的要求,是对新发展理念的一次大考。高质量发展,从哪里寻找突破口?顺德从问题入手,倒逼改革。2017年9月,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到任顺德,即沉入镇(街)、村(社区),进行了长时间广泛的调研。村级工业园凸显的问题浮出水面,村级工业园占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27%的产值。2018年1月的党代会报告一针见血指出,村级工业园曾是顺德工业的“产床”,但发展到今天,村级工业园聚集的企业总体比较低端,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突出,占地多产值低,成为制约顺德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在接着到来的区“两会”上,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政府“头号工程”,成为与会人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亟待破解的“头号工程”,也成了顺德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抓手。

  这被称作是顺德新一轮的“土地革命”,又被称作是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吃肉喝汤之后深化改革的“硬骨头”。的确,要改造起来,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举步维艰。产权不一、历史遗留问题多、思想不一、谁来投资,更有“拆了之后拿什么来装”等种种疑问,在坊间和政府部门都有反映。实干的顺德用行动作答,历史会记住2018年4月16日这天,一场千人大会在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十个镇街的领导上台誓师表态。104名中青年干部下派到基层,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等职务,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头号”攻坚。这样的千人大会举行了两次,2019年的最后一天,顺德区再次举行上千人参加的动员大会,确定2020、2021两年每年拆除整理3万亩土地,2021年底基本完成改造任务的总体规划,吹响了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号角。彼时,顺德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131个园区285个项目启动改造,105个园区201个项目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28522亩,新建厂房981万平方米,关停整改落后风险企业5253家。同时,针对村改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政府、企业以及村(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参与,顺德村改初战告捷。疫情期间,顺德发出了动员令,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都要抓,“不要等摘了口罩,再来谋划发展”。也因为疫情因素,今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党代会、全会和“两会”,都比往年有推迟,顺德是6月份开的。但就是在这次党代会上,顺德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区和十大超千亩主题产业园重磅发布,并面向全球大招商。坚决破掉村级工业园“旧世界”,规划建设好现代产业园“新世界”,头号工程,再起高潮。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比作是一扇扇窗户,或者说是未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顺德,村改就是打开这些窗户的总开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通过村改打开这片天地,为顺德新发展赢得了环境和空间。

  百亿、千亩,今年多个百亿项目先后落户顺德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弘扬企业家精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的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增强协同创新。

  而在往前一个月的6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在顺德以视频的方式发言,向总理汇报工作。

  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顺德发挥“头号工程”的带动效应,用好“村改”腾出的空间、营造的环境,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美的、碧桂园、格兰仕、万和、联塑、新宝等骨干企业掀起“二次创业”浪潮。同时,培育壮大芯片、机器人、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与此相印证的,是顺德今年几件大事,让人难以忘怀。1月17日,顺德区人民政府与恒基(中国)投资公司、格兰仕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在顺德建设开源芯片基地,打造芯片产业生态链。记者在容桂采访了解到,当地A、B、C三个产业园将芯片的研发、制造、引用串成一条产业链。“中国芯”加速落地,顺德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今年7月9日,来自浙江宁波的海天集团与顺德区政府签约,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落户龙江镇超1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成为长三角企业在珠三角这片热土上创新发展的典范。8月21日,顺德区人民政府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举行建设和祐国际医院签约仪式。美的控股将投资100亿元在北滘新城区新建一所高水平非营利性国际医院。此举将助力顺德补齐高水平医疗资源短板、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优质产业和人才集聚。9月2日,顺德区人民政府与百度(中国)有限公司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投资百亿元兴建百度云计算(顺德)中心。根据规划,百度将在顺德高新区和顺德区均安镇畅兴工业园各选址100亩地块,投资建设两个云计算中心,总投资100亿元,服务器装机规模达20万台,建成超大规模高性能计算机群……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区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民生的投资项目大手笔,企业商家热衷参与,反映出顺德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企业投资顺德的信心。百亿、百亿、又是一个百亿,接连6个百亿项目重磅般在顺德各个镇街落地,产生不一样的回响。科技招商、大项目招商、主题产业园区招商,三箭齐发,屡奏凯歌,正是顺德致力村改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共建、共享,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村改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村改是构建平台和载体,最终的目的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蓝图在这些平台上变成现实。不仅是产业闯出新时代顺德制造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也都呈现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新气象。

  我们看到,顺德新城犹如一个“强中心”,带动城乡协调发展。道路交通构建骨架,镇街、村居丰满血肉,让整个城市生动起来。在地铁建设的引领下,这些年,我们目睹了一座座桥梁飞架河道两岸,各路快速环线陆续动工,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基本成型。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另一头挑着乡村振兴。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各地结合“村改”重新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形态大变革。8月24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拟入库名单,其中有4个来自顺德。至此,顺德10个镇街都将有1个省级特色小镇,寻味顺德小镇、I创家电小镇、珠宝时尚小镇、功夫小镇、智造小镇、乐商小镇、花卉小镇、五金小镇,等等这些,丰富顺德产业的内涵,也在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在为协调发展赋予能量。与此同时,顺德出台了“1+5”系列文件,以及36项农村综合改革举措落地,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融合之路。

  我们看到,绿色、生态,正成为顺德这座城市的本色,水更清、地更绿,天也要更蓝,在为宜居环境增添“青碧蓝”色彩。以抓村改的力度狠抓环境整治,用“村改”铁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产业,借力村改建设公园城市,并构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我们看到,伴随改革红利到来的,是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顺德同样从问题入手,加大财政投入,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推进教育“一把手”工程和初中教育“壮腰工程”,去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今年更有三年投入百亿的六项教育行动计划。医疗卫生也是大民生,顺德完善“政校合作”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级试点工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文化既是民生,也是生产力,这两年,欢乐海岸都市文旅综合体、光影文化展、“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等,在精心打造之下,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践行新发展理念,这些,都是干出来的。这几年,我们听到最多的几个成语: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这几个成语的背后,是各级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5+2”“白加黑”地工作,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干部奋发有为,锻造出一支新时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甘于奉献的“顺德铁军”。今年的顺德区党代会报告指出,这是实验区建设以来最大收获。改革开放40多年来,顺德取得的一个个奇迹,也是一代代的铁军干出来的。

  没错,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新发展理念的画卷,一定能在顺德的蓝图上描绘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作者:曹开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