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顺德德胜小学五年级学生秦梓熙给故宫博物院写了一封信,其后意外地收到了回复,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点赞。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秦梓熙同学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养,同时,也从中看到学校、家庭培养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真情实意得到回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文物修复这一行,你们,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一边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一边乐在其中,这就是你们正在做的事。”日前,在参加顺德区校园书信文化节时,从小热爱历史、关注故宫文化的秦梓熙萌生了给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写信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信件行文流畅、表达清晰,字里行间对文物修复师充满敬佩之情。
尽管秦梓熙在信中提到“知道你们忙着修文物”“并不期待收到回复”,而只是请求文物修复师“能抽点时间把信看完”。但也许是被信中这份真情实意所打动,6月15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组长、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表达了对秦梓熙的感谢和鼓励。
“感谢秦梓熙小朋友寄来的信件,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感谢你的真情实意,也希望你也能够好好学习,长大后能投入到文物修复的事业中来。期待我们未来在故宫相见。”回复虽简短,却十分温暖。
“当时收到回复的第一反应是很意外、受宠若惊。”秦梓熙兴奋地说道。在她看来,这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热爱看书,特别是历史方面的,希望日后可以再去一趟故宫,有机会与文物修复师在一起探讨更多历史相关的事情。
学校多措并举全面育人
“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追的星!”秦梓熙的信件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历史、文化、文物的关注与热爱,信中也谈到对于平凡人不平凡的默默奉献精神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可贵的,从中也反映出学校、家庭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培养方面付出的努力。
据了解,德胜小学十分注重民族精神培养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学校都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设置了阅读与表达、午读诵经典、每日练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民族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伴随他们成长的每一天。
校方介绍,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嘉荷文学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出重温经典、嘉荷诗谱、嘉荷书屋、长耳朵听书吧等栏目,面向师生、面向家长、面向社会,积极展示民族经典的魅力,传递传统文化的力量。目前,该校的学生爱读诗,也乐于尝试写诗歌,各班学生积极参加广东省诗歌节活动,参与人数多,质量高,学校获得了“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除了热爱民族文化,在采访过程中,秦梓熙表现更是落落大方,表达能力也很强,综合素养较高。
记者了解到,德胜小学以“多元发展,培育全人”为办学目标,把“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放在首位,通过“好习惯,好人生”等持之以恒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操。学校每年坚持开展七大主题节活动,包括阅读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把课程活动化,知识趣味化,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创新,致力培养一批批综合素质高、学有潜力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