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头扫过生锈的铁板,激光便和铁锈中的氧化物产生共振,使其粉碎剥离,铁板立马焕然一新。这一幕出现在位于禅城的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内,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佛山光城)项目启动不足半年,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激光清洗设备试验生产线便已投产。这台激光智能清洗设备将在第五届珠洽会上亮相。
禅城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汽配等产业,在龙头项目带动和优质营商环境的吸引下,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禅城,为禅城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重大项目相继投产
8月8日召开的禅城区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接下来禅城将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科力远等项目为龙头,抓好CHS、汽车动力电池及新材料和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建设,加快把特色培育成优势、做成品牌,带动新能源汽车和高能激光产业“成木成林”。
2018年,禅城区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约58.6亿元,同比增长23.4%。科力远CHS项目进展顺利,围绕科力远CHS项目的上下游配件厂商进行产业链招商成果显著,如总投资4亿元的钱江摩托汽车零配件项目,上游的供应商瑞可森机器人有意落户禅城。投产短短一年时间,科力远又酝酿打造年产48万台套的汽车动力电池及新材料项目,再次搅动禅城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池春水。
与科力远禅城基地一河之隔的张槎街道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聚集了安德里茨、国星光电、市光法雷奥、丰富汽配等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呈现出产业聚集发展态势。
今年2月,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落户禅城,带来的国产单纤万瓦级高功率激光集成和特种多芯大容量通信光纤光缆生产两大技术成果填补了华南地区高能激光研究机构的空白。根据规划,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佛山光城)将集成高能激光研究院、销售平台和制造平台,落地禅城后将开展高端激光芯片和高频率光纤技术研发和应用生产,并致力于在禅城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东平水道一河两岸,新能源汽车和高能激光两大产业集群遥相呼应,不仅为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佛山制造品质革命注入新动能,还吸引上下游企业在禅城加速集聚,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为佛山打造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等2个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禅城区委全会报告指出,佛山高新区禅城园要聚焦“高”“新”“活”,打造发展高能激光、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的主阵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孕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着力将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打造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禅城园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配、电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环保技术等产业。目前,园区已经聚集起安德里茨、腾龙光学、康思达液压、华国光学、三技精密等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丰富汽配、优达佳汽配、市光法雷奥汽车照明、丸一金属、宗申·比亚乔等汽配装备业企业。
建设产业载体解除空间限制
抓功能、抓平台、抓项目,做大做优做强佛山中心城区功能,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新一年赋予禅城的使命。近年,禅城以建设产业载体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参与大湾区建设,土地空间成为禅城的掣肘。盘活有限土地空间,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便是破局之道。禅城区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217家,已建成欧洲工业园C区、零壹科技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同化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心、科力远华南总部、智能电气产业园、中欧纺织机械装备城等产业发展载体,集聚创新型企业超过1800家。昔日的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发展载体,吸引大批企业进驻,创新创业氛围渐浓。
随着一批产业载体类项目的开工、投产,越来越多专业的产业发展平台正在禅城涌现。这些产业载体包括佛山总部科创中心、华南创谷-协创中心、海天全球创新中心、美嘉设备数码科技大楼等。纵观这些产业发展载体,与过去政府主导推动乃至独力建设不同,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产业载体建设的主力。与过去大而泛之的大型园区不同,后起的产业载体更加聚焦在某一个产业深耕,专业性、服务性、产业链条聚合力更强。
作为投产项目代表,美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冠健说,美嘉数码科技大楼集产品研发、生产于一体,其中一半区域用于美嘉的陶瓷喷墨打印机、UV喷墨打印机、纺织高速喷墨打印机三大板块业务,另外一半则希望引进数码打印相关领域的科技公司,实现协同发展。
纵观佛山的制造业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产业集聚有力加速了佛山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从陶瓷产业、白色家电再到新能源,产业发展载体为产业集聚和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助推产业做强做大。在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内,汇聚了航天柏克、众盈电子、欧立电子、广顺电器、科华技术等50多家电源企业。航天柏克生产的电源产品为大型场馆、机场、高速路网、高铁等重大项目提供定制化电源解决方案。港珠澳大桥、C919喷气式大型客机等超级工程背后都有航天柏克产品的参与。
产业发展载体除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聚效应,也有助创新资源共享,使产业健康协同发展。从2017年初开始,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与清华力合、瀚天科技城等园区达成合作,对诸多创新资源进行共享。针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还成立了佛山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会各界优质创新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既有望进一步打破禅城经济腹地不足的限制,高度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在小空间内推动大创新,也有望通过深度专业的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新的产业名片。
高效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相比“硬核”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载体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更多是“软功夫”。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竞合大势,营商环境的建设,却往往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禅城营商环境的建设,屡屡赢得荣誉和口碑。
过去几年,禅城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从自然人一门式改革起步,一年一个台阶,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共进,相继推出法人一门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及商事主题办等政务服务新举措,逐步构建起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为何选择落户禅城?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给出了三大理由:雄厚工业基础的硬条件、优越营商环境的软条件、湾区城市的巨大优势。“再优良的技术种子,也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培育。”李昊锦说,在禅城,政府部门超前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政商关系、高效便捷的制度环境,都是其他很多大城市所不可比拟的。
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禅城的改变还在继续。2018年12月,禅城区启用企业服务中心,延续政务审批服务理念,打破政企信息不对称痛点,开启“一门式”超预期企业服务新模式。只需一通电话,中心服务专员在收到问题后,立即帮助企业协调查询相关手续的办理方式,并将办理流程、准备资料等细节及时推送给企业。
今年3月,禅城发布“区块链+工业设计”版权交易平台;4月,禅城启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希望在虚拟空间构筑数字禅城。今年7月,禅城再发布“区块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禅城正在搭建起“看不见”的数字基础设施,打开营商环境新想象。
禅城把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砝码,禅城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引得金凤纷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企业案例:鼎科技
打造能上楼的瓷砖生产线
在2000多平方米的瓷砖厂房内,空中和地面均未见粉尘。一根根蜿蜒曲折的管道,如血管般嵌入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吸走粉尘和噪音。以往必备的污水池也不见了,地面上没有任何水渍。工人们也不再需要“全副武装”往来于一个个操作平台之间,检查各种设备的数据。这条由一鼎科技打造的绿色智能抛光砖示范生产线,颠覆了许多人对建陶产业生产环境的印象。
今年初,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鼎科技”)与禅城区南庄镇政府签约,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装备升级,打造建陶行业首条绿色智能示范生产线。
从“石湾瓦甲天下”到“中国建陶第一镇”,建陶作为禅城传统优势产业,曾因高污染、高能耗,让禅城爱恨交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禅城结合产业实际情况,一手抓新兴产业落地,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这条绿色智能建陶示范生产线,集智能制造、柔性生产、节能环保、云端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为行业提供从瓷砖精加工、检测、分选、包装、入库的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
在传统生产模式下,陶瓷抛光和磨边,需要用水冲走砖渣,一条生产线每天会产生数十吨渣水混合物。因此,每条生产线都需要约10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池,还要使用大量化学溶剂对其进行处理,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可能污染环境。受困于大型污水处理池等因素,抛光砖生产线所在厂房,往往只是一层平房,且很难进行改造升级。
而示范线采用反置式抛光机,仅需传统水量的5%左右,还可自动内循环处理,无须建设污水处理池,每条生产线一天仅产生几百公斤废渣,从而实现陶瓷整线上楼。而其干式磨边技术,给瓷砖磨边也无须用水,及时回收的粉尘,还可直接变成陶瓷原材料使用。
除了环保,这条智能化的示范生产线,从抛光到最后的分包,全程在生产线上完成,不用落地,无需工人搬运装卸。生产数据均实时传输到“窑后整线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分析各种生产数据,还可提供远程维护服务。
一鼎科技所在的南庄是“中国建陶第一镇”,经历“腾笼换鸟”后,建陶产业依然举足轻重。2005年成立的一鼎科技一直针对行业发展痛点,积极研发改进陶瓷设备,先后推出纳米抗污生产线、反置式抛光机等设备解决方案。从局部改良到实现整线创新,一鼎科技为陶瓷企业解决污染、能耗等痛点问题,助力建陶产业提质增效,打开向上发展新空间,推动建陶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