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播出第二集《精准施策》,报道了凉山学子到佛山接受免费中职教育学习粤菜烹饪的故事,这也是在全国播出的唯一一个教育扶贫案例。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自对口帮扶四川凉山、甘孜,西藏墨脱,新疆喀什等地以来,佛山以教育帮扶为核心,以扶智为主线,找准受援地需求与本市优势的结合点,精准施策,强化教育帮扶合作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打出抓硬件、强师资、通语言、助产业“组合拳”,推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全链条帮扶,在山海之间写下了一连串“佛山故事”。
职业教育精准帮扶,凉山少年因佛山圆梦
2016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学生吉则工人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在佛山教育对口帮扶下,吉则工人来到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粤菜烹饪,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在凉山的时候,没有什么梦想,现在我的梦想就是把这些东西都弄懂了,然后再回去自己创业。”到佛山学厨,彻底改变了吉则工人的命运。
近年来,佛山、凉山两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接,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多形式向凉山州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其中,职业教育紧跟产业,是最直接的、最有成效的扶贫方式之一。通过聚焦精准、集中力量,突出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重点,佛山着力构建各类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平台,加快形成全方位、多领域职业教育合作格局。
比如,顺德厨师学院开办佛山特色职业教育劳务培训,开展厨艺“送教上门”,开设“精准扶贫定向班”,每年招生90人,为贫困地区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烹饪技术培训与服务。截至2020年7月,顺德厨师学院各级各类“粤菜师傅”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005人,其中送教上门形式的培训超过550人次。目前,3005人全部实现就业,建档贫困户全部脱贫。
而在佛山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凉山州学校中,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则与凉山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结对帮扶校之一。此前,该校已先后派出汽修专业两名骨干教师到甘洛职校支教共两年,并在校内创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及“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为全国多地贫困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
输血造血并重,打造同奔小康的教育“纽带”
吉则工人的佛山学厨经历只是佛山教育全链条扶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佛山市教育局带同各区教育局领导访问凉山州,并签订了《佛山市教育局 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帮扶协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安排,佛山教育系统以“智力帮扶”为重点,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工作。自对口帮扶四川凉山等地以来,佛山找准受援地需求与本市优势的结合点,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打出抓硬件、强师资、通语言、助产业“组合拳”。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瞄准受援地教育薄弱环节,强化保障力度,佛山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控辍保学”项目、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等方面累计向凉山州投入3亿多元,并在盐源中学设立“佛山班”,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成效受到教育部表扬。上学期,在成都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中,“佛山班”56位同学中有41人过了成都市划定的本科线。2019年10月,“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019年,三水区华侨中学老师黄河来到盐源中学,担任“佛山班”班主任及数学老师。图为黄河老师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受访者供图
推动更多受援地学校提质升级,“输血”之余更要“造血”。在此过程中,佛山精心选派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受援地送教送课,开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技能等专题培训,同时接收受援地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佛山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实现双向联动提升。截至2020年11月,佛山市共派出超200人次赴凉山州支教,推动学校结对5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