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组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推出面对境外人才的所得税补贴政策、探索创新科研合作模式……纲要发布两年以来,破除瓶颈,突破制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协同创新体系所蕴含的蓬勃创新能量正不断释放。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科技团队发表的论文,成为网络编码理论的奠基之作。 而在当今大数据的年代,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聚焦于网络数据安全的网络编码技术,成为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前沿科技。传统的网络存储,如同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中,而运用网络编码技术,则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十几个云盘中,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面对这一市场前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级创业团队于2018年创办了公司中大编码有限公司,开启了网络编码理论的市场化应用之路。 2018年,该团队的多云分布式存储项目获得当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台总决赛互联网分组一等奖。此后,该团队相继在深圳、佛山落地。 中大编码创始人、CEO吴国声告诉记者,在2020年7月,团队入选了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A类人才计划,并且获得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补助,落户于佛山市南海区,并且在当年10月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 他介绍说,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也一直在关注大湾区的前景,希望能够借助大湾区的建设,将自己的技术从香港拓展到内地市场。而在落地佛山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佛山当地的积极扶持,获得了很好的对接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在佛山,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帮助我们落地的创业氛围。佛山本身有着较为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支撑。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在香港进行研发,在深圳作为展示,以及在佛山落地的一个创业体系。”吴国声说。 而目前,中大编码在内地的业务拓展正在顺利进行,并且已经获得了多云存储平台建设的相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