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鲲鹏人才大会召开,会上发布“十四五”人才发展纲领性文件《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提出将在5年内投入超50亿元支持人才与创新工作。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南海将以此旗帜鲜明地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传递出南海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决心和诚意。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启动
当前,区域竞合态势加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南海以鲲鹏人才计划,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聚焦人才”的良性发展模式,将成为南海在大湾区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广纳人才
划出新时代城市起跑线
鲲鹏扶摇起,南海纳百川。
从南海发展历程看,南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人才奋斗史,从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等近代名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六工程师、农民企业家,从来自五湖四海的产业工人,到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者,人才始终是南海改革发展不断前进的最宝贵财富。
2011年,南海开始实施“人才立区”战略,随后又推出“人才强企”系列举措,至2018年实施“人才新政”,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人才与创新发展,吸引一大批国内外人才落户,外界盛赞“南海人才环境全国一流”。
数读南海人才引进成效
实施“人才立区”战略以来,南海共引进中外院士2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从2011年的2人增至70人,增幅34倍,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名师”1420人,“名医”446人。
全区人才总量达5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16.7万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5.9万人。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力量,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
闫昊波提出,南海依靠人才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人才走向未来。抢抓大湾区背景下新一轮发展机遇和人才制高点,南海区需要进一步谋篇布局,以更有力的人才竞争力与吸引力,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奠定基础。
历时一年多,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出炉,围绕南海人才政策、人才发展环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领域全面升级等背景,形成指引未来人才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南海在此时推出鲲鹏人才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说,南海是制造业大市,受到疫情影响,不少海外人才期待回到国内创新创业。南海鲲鹏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招才纳贤,对于吸引海外的高层次人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围绕四大工程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对标深圳、长三角地区,探索南海特色的人才科研融合发展。政策文件由四个部分组成,总体思路结合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围绕四大人才工程,即尖端人才“领跑工程”、菁英人才“青蓝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和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从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四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在介绍该计划时表示,作为一项人才系统工程,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超50亿元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内容涉及全区29个部门,拟新出台34份文件。
“计划中提出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双创’ 引导投资基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这非常有利于研发期较长的生物医药企业度过产品上市前的空档期。”陈贤帅感慨于南海在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给予的支持。
大会上,一批人才领到了南海送出的“大礼包”。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作为南海区二类人才,成功申报人才创业配套奖励200万元。佛山首位全职院士叶恒强,获授1000万元“一事一议”领军人才安家补贴。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可以比肩深圳的孔雀计划,在留住顶尖人才、留住创新企业的同时,也考虑到留住人才的家人。”南海区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全区26个院士项目中,有16个落户在丹灶,其经验就是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产业主题愈加清晰,创新平台资源汇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性、系统化的环境变化,推动区域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注入创新活力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南海是一个说实话、干实事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携手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将“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简称ERE)的科研成果在南海实现产业化。预计到2025年,该产业年产值有望超百亿元,并撬动相关产业过千亿元的增值空间。
此前,南海区“双创”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出台,经历3次修订,成为有效改善南海内生创新能力的一把“利剑”。数据显示,该办法实施以来引入的团队企业,100%属于“两高四新”的布局产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南海区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工作,并逐渐成为南海科技创新生力军。截至2020年底,团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亿元,创造税收超亿元,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2020年12月22日召开的南海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南海再次吹响“人才引领”的号角,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发布为新起点,一张全新的人才蓝图正在展开。
01以事业平台汇聚人才
南海以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三龙湾南海片区、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等重大平台对人才的吸附作用,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打造成为人才集聚高地,让各类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在南海都能够找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
02以创新机制用好人才
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用好人才。南海将完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形成以创新实效和贡献论英雄的评价导向。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念,完善湾区人才科创要素流动机制,积极嫁接广深人才科创资源,扩大人才政策的受益面,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03以优质环境留住人才
人才安心发展的前提是生活舒心。南海要从人才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人才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人才在南海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我们要从解决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努力构建最优人才生态,使人才在南海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闫昊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