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佛山红色地标 | 支援广东抗日救亡前线,这位佛山热血青年一往无前!

2021-06-25 15:07:08 来源:佛山电台

图片

图片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2021年,中国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佛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佛山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创建办、佛山电台FM94.6推出《佛山红色地标》系列融媒报道,融合运用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带大家到佛山的红色地标“打卡”,共同探寻历史肌理,解读精神密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地标——廖锦涛故居02:52
在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村,走过寂静的石板路,可见一栋清代三间两廊式民居建筑,这里便是廖锦涛故居。这栋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老屋,在饱经岁月的洗礼后,依然基本保持原样。

图片

廖锦涛故居

推动澳门抗日救亡活动

1914年,廖锦涛出生于当时的广东省南海县南庄镇龙津海边村。从十几岁开始,廖锦涛便离开家乡,前往广州求学。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
1936年,大学毕业后的廖锦涛前往澳门岐关车路公司工作。当时,抗日救亡活动席卷全国,澳门也受到冲击。廖锦涛以公司为阵地,建立读书小组、中国青年救护团、“前锋剧社”等进步组织,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他还经常利用假期,和其他爱国青年回到中山各乡村演出话剧、救亡歌曲,推动当地抗日救亡活动。

图片

廖锦涛
1937年春,廖锦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书记。
1937年8月12日,澳门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澳门四界救灾会”成立。廖锦涛当选为理事会理事兼宣传部副主任。他与另一位理事兼宣传部主任曾奇玉共同策划宣传工作,全力进行筹款募捐活动。“澳门四界救灾会”成立后,团结了大批爱国青年,大力开展筹募、慰劳、宣传工作。尤其是筹募活动深入澳门各阶层,发动面之广泛,成绩之巨大,是澳门前所未有的。为此,“澳门四界救灾会”深受澳门各界人士信赖,并多次获得当时国内军、政、侨务当局的嘉奖。

图片

廖锦涛全家合影,前排坐者为廖锦涛

返回内地 投身抗战服务工作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澳门四界救灾会”决定动员爱国青年返回内地参加抗战服务工作,组成了“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廖锦涛被推选为团长。
1938年11月及12月,廖锦涛先后率领服务团第一队及第二队分别到高明和开平县、鹤山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廖锦涛的带领下,两队成员全力投入到发动民众、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工作中。他们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同甘共苦,把抗日救亡的种子播撒到当地的农村,受到三县民众的欢迎和当地政府的表扬。

图片

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第一队出发前合影,后排左起第三人为廖锦涛
1939年3月,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廖锦涛率领当时的“回国服务团”进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他先后担任训练班中共地下工委书记、政工总队部总支书记。
在政工总队部中共地下总支的带动下,廖锦涛与“回国服务团”队员及各地爱国青年1000余人,在连队进行了艰苦深入的政治工作,并多次受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的表彰和嘉奖。他们的工作提高了士兵素质与作战士气,促进了军民合作,对推动第一、第二次粤北大战的胜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白色恐怖弥漫全国。同年6月13日,廖锦涛被逮捕,几天后被迫害致死,年仅27岁。廖锦涛被害的噩耗传到全军各政工队,全体队员都感到极大震惊。他的不幸牺牲,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中引起巨大反响。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出身富裕农民家庭的廖锦涛,家境颇为殷实,让他顺利读完大学,远赴澳门工作。但国家与民族危难关头,他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决定舍弃小家,返回内地支援抗战一线,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将短暂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
南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少南庄青年参军报国,涌现出罗登贤、廖锦涛等革命先烈。南庄将铭记先烈事迹,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让革命烈士精神永存人间,1992年,廖锦涛故居经修复后对外开放。2012年经扩建后,廖锦涛故居增加了音像室和展室。大厅内设有宣传栏,通过照片、文字等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廖锦涛烈士光荣的一生。而每逢清明节前后,龙津村附近的村民、学生及澳门同胞,都会自发前往悼念这位革命先烈。

图片

佛山市龙津小学在廖锦涛故居举行清明祭奠活动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