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不便、可耕地少、劳动力少,到出产橄榄核手串、村道修整、危房改造、通过碳普惠制增收,云浮步贺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起,桂城街道对步贺村进行对口帮扶,现在,村民靠就业脱贫增收,步贺村已退出相对贫困村。这背后,是桂城街道和步贺村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桂城街道办派驻步贺村第一书记王伟桃,便是步贺村“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派驻步贺村2年,王伟桃通过产业扶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等举措,助力贫困户脱贫,带动村集体发展。
就业脱贫
贫困户加工橄榄核创收
步贺村位于云浮罗定市罗镜镇的南部山区,下辖13个自然村,村民依山而居,村屋临崖谷而建。从山脚到步贺村,驾车大约需要半小时。步贺村户籍人口有180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留在山里的多为老人和孩子,仅有少数青壮年留守,是典型的“空心村”。由于地少寡种,水利设施不完善,村民除了自家饲养的家畜,只能靠种植零星面积的毛竹来增加收入。村集体收入在2016年以前一直是零。
2016年,桂城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步贺村,开始向深山“输血”并尝试“造血”,提供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并开展物业出租、黄牛养殖、牛大力种植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2020年,步贺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此外,步贺村还启动了村道修整、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9年,王伟桃被派驻到步贺村,除了继续管理现有种植项目外,更计划建立橄榄核加工就业扶贫车间。2020年,在桂城街道驻步贺村扶贫工作队以及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利用35万元对口帮扶资金,步贺村橄榄核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在罗镜镇圩镇落成,解决本村甚至镇内周边村贫困户就业问题。
“橄榄核加工就业扶贫车间现在主要做配饰,一串手串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王伟桃介绍,该车间负责人曾以雕刻橄榄核为生计,长时间下来也有自己的一个小作坊,但一直没有包装推销,外销渠道不多,收入也没有见长。王伟桃认为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意义更大,为此,他与该负责人沟通,利用帮扶资金并整合资源,拓宽车间规模、制定生产流程,聘请更多贫困户工作。
创新举措
通过碳普惠制增收
步贺村全村占地20000亩,但耕地仅有800亩,连片耕地最大不超过50亩。地势险要、地块分散、交通闭塞,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开展种植项目、推行加工业等虽然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但未能真正让全村摘掉“帽子”。接下来的脱贫路该怎么走?驻村扶贫工作队慢慢摸索出另一条脱贫增收路。
2015年7月,广东省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全省启动首批碳普惠制试点,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此外,广东省以商业激励为手段,与碳排放权交易及低碳政策有机结合,在省内试点地区与省定贫困村实施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发展碳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在造林过程中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
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步贺村群山环绕,拥有丰富多样的林业资源,桉树、马尾松等固碳优势树种较多,通过碳普惠减排量交易,为村民带来收益。“碳普惠制让村民不通过砍伐生态林的方式获取收益,并且不会影响他们原有的生态林补贴等实际收益。”王伟桃说。
近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运用好政策空间,经过前期宣传引导、收集数据、沟通协调等大量基础工作,再通过第三方核证机构出具核证报告、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等,最后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切实打通了碳普惠交易整条“纵贯线”。王伟桃说,未来,步贺村将通过碳普惠制一年增收6.5万元,其中村委会收1.95万元,4.55万元分给自然村,实现村民受惠。
爱心帮扶
圆村民脱贫梦
脱贫摘帽是一代代步贺村村民的愿望。2020年6月,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步贺村最后一户贫困户——张培汉一家成功脱贫,步贺村已退出相对贫困村。
王伟桃介绍,年逾花甲的张培汉因中风失去劳动力,常年卧床。他有一双儿女,都还在上小学。得知张培汉困境后,2020年,中海千灯湖一号义工队和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发动公司职工及爱心人士共筹集7万元善款,为张培汉的旧房子进行原址重建,并送上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2020年3月,张培汉一家三口搬进新家。除了房屋改造,步贺村还给他们办上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补贴,每月可领1280元。“大家都很关心张叔,爱心人士常去探望他,并送去物资,我和张叔都十分感谢各位。”王伟桃说。
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桂城街道帮助步贺村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转移162人,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此外,王伟桃还发动广东佛野军团越野车队、桂城街道青年进步会等社会团体到村中开展帮扶活动,为村中的其他村民送上衣服、文具等物资;而桂城不少爱心企业也举办夏令营,让步贺村的小朋友走出大山,体验夏令营生活。
王伟桃深信,在党的带领下,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从小也在农村长大,目睹家乡改变,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希望能帮助其他农村脱贫。”王伟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