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

2021-06-29 19:54:24 来源:珠江时报

  昨日,我市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佛山调研时的指示要求,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市“三农”工作,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市委书记鲁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朱伟主持会议。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如何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昨天的会议摆问题、讲改革、定措施、求提高,并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介绍佛山即将印发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1+7+X”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七大行动方案,勾勒乡村振兴路线图,擘画佛山乡村发展新图景。

  鲁毅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把乡村振兴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去认识去推进;要以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要雷厉风行,扎实推进,确保见效,奋力推动佛山乡村全面振兴,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战略性抉择。鲁毅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政治要求;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本质要求。全市各区各部门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确保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

  “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鲁毅强调,当前制约佛山农村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掣肘,关键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贯穿始终,以基层党建统领工作全局,以环境治理破解突出难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实施“七大工程”,加快推动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全力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不能盲目蛮干“一窝蜂”,也不能虎头蛇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迅速将工作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战略部署项目化,一项一项定方案,一个一个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目前,市委已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各区、各镇(街)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朱伟表示,接下来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要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要抓住农村综合改革不放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成为和谐善治、生态美丽的幸福家园。

  


  我市将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7+X”系列政策

  明确乡村振兴路线图时间表

  佛山即将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7+X”系列政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水平编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年度计划,描绘乡村振兴战略美好愿景“施工图”,力争我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其中,《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详细的目标任务及明确的工作方向。

  五大节点划定乡村振兴工作时间表

  《实施意见》立足我市当前实际,按照“近细远粗”原则,根据五大时间节点,提出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阶段目标。其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

  五大方向划定乡村振兴工作路线图

  为针对性解决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重点方向,即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推进组织振兴;严格乡村环境治理,着力推进生态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产业振兴;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人才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文化振兴。

  《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制定了七大工程行动方案,分别是“党建统领·三治融合”农村基层治理工程、乡村生态提升工程、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工程、绿色优质农业发展工程、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工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工程和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等。

  整个工作安排突出了“组织振兴”的根本性保障和“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抓组织振兴、生态振兴这两条主线,纲举目张,统领带动五大振兴的落实。

  

乡村振兴时间节点

  2020

  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2022

  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27年

  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

  2035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2050

  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

  01

  七大行动方案

  “党建统领·三治融合”农村基层治理工程行动方案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大力开展平安村居建设,力争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达到平安村居标准。

  ●加强镇(街)、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整合公证、法援、宣教、人民调解等基层司法行政资源,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以区为主体,设立党群共建专项资金,其中禅城、南海、顺

  德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高明、三水每年不少于600万元。

  02

  乡村生态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优良,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河流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力争到2020年,全市758个村(居)至少各建成1个公园(包括新建和改造提升)。

  ●到2020年,全市新建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市县级湿地公园25个,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公园体系。

  03

  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2020年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2025年前,全域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22年底前,建成覆盖所有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2020年底前,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场所建设A级以上厕所,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个标准化公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2019年底前,完成80个以上城中村和旧居民社区改造升级工作。

  04

  绿色优质农业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努力促成我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菜篮子”基地、高值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基地。

  ●到2020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突破千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人均分红达到4500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到2020年,农用地每亩产出率达2.6万元/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农业企业达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达6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2个。

  05

  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计划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全市村级工业园总量20%的用地综合提升工作,建成一批主题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园。

  ●加强利益调配机制研究,充分调动村集体和市场各方参与土地复垦复绿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碳汇、地票等制度。

  06

  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工程行动方案

  2021年,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集体经济治理体系。

  ●积极适应城乡加速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趋势,加大“村改居”实践探索力度。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开展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鼓励村组与企业或机构开展多类型的合作,推动村企村社对接,实现集体经济的适度多元化发展。

  07

  乡风文明建设工程行动方案

  深化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和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稳步提升。

  ●结合古村落活化、乡村旅游等项目,吸引社会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书院、茶馆、咖啡屋,使之成为农村新型阅读空间。

  ●到2020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全市35%以上农村中小学校要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


作者:曾海鹏 许徐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