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坚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中心”战略,扎实开展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延伸行动,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引领、多元参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机制,在全市“一老三新”的“强中心”战略布局中较好地承担了“一老一新”的艰巨使命,荣获2015年度全国市辖区投资潜力百强第8名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10名。
此次城市治理会议提出,城市建设中要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禅城近年来通过建立“两代表一委员”民意联络机制,从源头上促进了城市发展的多元参与。
以季华路改造提升工程为例,1000多名“两代表一委员”全程参与其中,先后召开70多场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各界代表5000多人参与互动,收集建议3465条,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探索出了运用民意联络机制推进城市发展的“禅城模式”。
城市升级方面,禅城尝试以“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为主,三年升级,区政府投资约133亿元,撬动1273.4亿元社会投资,禅城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禅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城市建设和管理与高品质中心城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市容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下一阶段,禅城提出,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凝心聚力打造“城产人”高度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完美融合的佛山“城市之心”。
在贯彻落实上,首先要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市政府1号文围绕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的目标,完善城市规划,强化与市总体规划的对接,力争到2018年完成“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
其次,要拓宽决策参与渠道,集聚城市发展正能量。完善“两代表一委员”、直联制等民意沟通联络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机制。建立统筹兼顾的“大城管”理念,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共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另外,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的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社会力量和资金的参与是对政府的有益补充。探索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和管养的规范性指导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探索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资结构,整合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