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品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磁聚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而且也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
2015年,基本完成13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顺利达成三年城市升级目标,在城市发展上取得不俗的成效。2016年,南海将继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包括拟投近17亿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用地面积约为15.84公顷南海文化中心年内将动工,与荔湾区生态城(五眼桥)片区实现控规对接,这些项目将努力突破在空间和规模上资源环境的制约,从而走出一条“城产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南海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土地瓶颈约束明显、土地产出效益不高。目前,南海区土地开放强度超过50%(其中大沥镇土地开发强度高达78.3%),均已大幅度超过30%的土地开发强度国际警戒线,土地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因素。因此,如何探索城市精细化治理和“城产人”融合,一直是南海探讨的议题。
另外,“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换增长”的产业增长方式和“发展权下放、发挥地方积极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南海用地在时间与空间上均呈现粗放式增长状态。与此同时,南海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重地面、轻地下”的问题逐渐显现。
下一步,南海将积极推动“多规合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唱响城市精神。
一方面,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魅力小镇。东部、中部更加注重开放、创新理念,东部围绕中心城区,加快广佛同城化步伐;中部围绕市级副中心,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西部更加注重绿色理念,加快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建设,更加注重协调理念,重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强化“强中心”地位,重视镇街合并前原镇街的发展诉求,为原镇街的未来发展提出更为合理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在产业和环境上重塑魅力小镇。
另一方面,坚持“城产人”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南海作为全省新一轮“三旧”改造综合试点和全国集体土地流转、“多规合一”试点的政策红利,不断优化和提升存量空间,以“城产人”融合发展、城市低效用地再利用和集体土地流转、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投融资机制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五大路径为依托,以南海、狮山双获全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全方位快速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